兩位美國官員透露,伊朗軍方上月在波斯灣將海上水雷裝載上艦艇,引發華府擔憂德黑蘭意圖在以色列空襲後封鎖荷姆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這條全球最重要的航運要道一旦遭封鎖,勢將重創全球貿易與能源供應。不過,美方未排除布雷只是德黑蘭當局「聲東擊西」的策略,藉此對外施壓。
路透報導,這項先前未被揭露的行動由美國情報單位偵測到。兩位官員表示,相關準備行動發生於以色列13日首度對伊朗發動飛彈攻擊之後。由於事涉敏感情報,兩人均要求匿名。
雖然水雷並未實際部署於海峽,但裝載行動本身顯示,德黑蘭當時可能認真考慮過封鎖這條全球最重要的航運要道之一。此舉若成真,將使本已升溫的區域衝突再度升級,並對全球貿易造成嚴重衝擊。
目前全球約五分之一的石油與天然氣運輸仰賴荷姆茲海峽,一旦中斷,全球能源價格勢必飆升。然而自美國空襲伊朗核設施以來,國際油價反而下跌逾10%,部分原因是市場對供應未受重大干擾感到寬慰。
6月22日,也就是美軍轟炸伊朗三處主要核設施後不久,伊朗國會據報支持一項封鎖荷姆茲海峽的提案。但伊朗國營媒體Press TV指出,該決議不具約束力,最終決策仍需由伊朗最高國安委員會(SNSC)作出。多年來,伊朗曾多次威脅封鎖荷姆茲海峽,但從未真正執行。
目前尚不清楚伊朗是在以伊空襲戰爭的哪個階段完成水雷裝載,也不確定水雷是否仍在艦上或已經卸除。
消息人士未說明美方如何得知伊朗裝雷行動,不過此類情報通常透過衛星影像、間諜線人,或兩者結合獲取。
當被問及伊朗布雷準備時,一位白宮官員表示:「多虧總統成功執行『午夜之鎚行動』(Operation Midnight Hammer)、打擊『青年運動』武裝與極限施壓策略,荷姆茲海峽保持開放,航行自由已恢復,伊朗也遭到嚴重削弱。」
兩位官員指出,美方並未排除伊朗此舉是製造假象。德黑蘭可能只想讓華府相信其封鎖海峽的威脅屬實,實際上卻無意付諸行動。也有可能伊朗軍方僅是為突發狀況預作準備。
荷姆茲海峽位於伊朗與阿曼之間,是波斯灣與阿曼灣、阿拉伯海的唯一出海口。其最窄處僅21英里(約34公里),航道僅為雙向各2英里寬。
沙烏地阿拉伯、阿聯、科威特與伊拉克等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成員國的原油出口,主要經由此通道運往亞洲。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之一的卡達也幾乎完全仰賴這條航道。伊朗自身的大部分原油出口也經此,這在理論上限制了德黑蘭封鎖海峽的動機,但伊朗仍長期投入資源,確保必要時有能力封鎖。
根據美國國防情報局2019年估計,伊朗擁有超過5,000枚海軍水雷,並可藉由小型高速艇迅速部署。
駐巴林的美國第五艦隊,負責保護本區域的國際商業航道。過去,美軍在巴林部署四艘反水雷艦(MCM),目前已由具反水雷能力的濱海戰鬥艦(LCS)逐步取代。
在美國6月對伊朗發動空襲前,為防範第五艦隊總部成為報復目標,美軍已提前撤離所有反水雷艦。
最終,伊朗的報復行動僅限於對鄰近卡達的一座美軍基地。不過,美國官員強調,伊朗仍可能採取進一步反制行動,相關可能性尚未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