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敏/現任律師
台中市豐原的五口命案,無疑是一場震撼社會的悲劇。王姓一家五口,起初信任了一個看似可靠的黃金代購投資計畫,並且在初期收穫了一些回報。然而,隨著投入的金額越來越大,形勢迅速惡化。為了償還無法應付的債務,他們被迫賣掉家中的房子,簽下高額本票,甚至借貸應急。但是,隨著金錢流失和生活壓力倍增,最終走投無路,選擇以極端的方式結束一切。這場悲劇的背後,又是一件精心設計的詐騙,奪走原本和諧家庭的悲劇。
台灣的詐騙問題,早已不僅僅是少數人的困境,而已深入社會各個角落,成為普遍而沉重的現實。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的統計,僅在今年6月,台灣就接獲了超過1萬6千件詐騙案件,損失金額還高達89億元新台幣。這個數字不僅較前幾個月有顯著增長,更代表著每一天,無數台灣人民都面對著詐騙集團日益精進的手段。財務的損失和心理的創傷交織在一起,無數無辜的民眾根本無處可逃。在這樣的社會現實面前,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陰影,究竟要困擾我們多久?
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今年4月份的報告,也揭示了台灣在東南亞詐騙活動中的角色。令人難過的是,台灣過往一直以高科技、創新和民主自由著稱;如今,詐騙卻成為了台灣的烙印。這些不肖份子與東南亞的犯罪勢力聯手,在全球範圍內構建錯綜複雜的詐騙網絡。包括:從「假投資」到「假交友」,再到以虛擬貨幣為名的詐騙等等。各類手法層出不窮,也讓民眾難以抵擋。
然而,最令人痛心的是,詐騙的侵蝕不僅限於陌生人的勾結,還從友人開始。以台中王家事件為例,大女兒的同學,原本是美容師,竟成為災難的引爆點。親情也成為詐騙的敲門磚,凡此種種都對社會信任體系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尤其,當人與人間的信任被破壞,每一次的借貸、每一次的投資,甚至日常的交往,都充滿了戒備與疑慮。在這樣的社會中,如何維持穩定與和諧?
如今,無論是親朋好友之間,還是同事之間,談及金錢時都不免讓人心生焦慮。借錢,這本應是朋友間互助的話題,卻充滿了猜忌與警覺,親朋間的信任也開始崩塌。這樣的情形不僅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脆弱,更加劇了整體社會的焦慮與不安。當安全感逐漸消逝,責任究竟該由誰來承擔?是政府的無所作為?還是每個社會成員的疏忽?
儘管政府多次強調打擊詐騙,但在面對這一社會毒瘤時,所採取的措施遠遠不夠。每當詐騙案件發生後,政府的反應似乎總是緩慢且無力,這些表面的防範措施,自然無法遏制詐騙的蔓延。如今,台灣的詐騙集團不僅在本地活動,還已跨境發展,更翻陳出新和透過科技手法不斷侵蝕民眾的財產。外媒報導甚至指稱,台灣已經成為詐騙產業的重鎮;這不僅威脅到國內民眾的財務安全,也嚴重損害台灣在國際上原有的形象。
台灣的詐騙案件年年攀升,從2020年的2.3萬件,2023年增加至3.7萬件,直至2024年飆升至12萬件,損失金額也隨之急劇上升。殊不知,這些數字背後,是無數家庭的破碎與人生的崩塌。儘管政府宣稱祭出各種防範措施,但卻依舊無法削減詐騙猖獗的現狀。這讓人不得不質疑,台灣的法治與治安體系,是否真的能夠有效應對這一日益嚴重的社會危機?
每當看到這些冷冰冰的數字,心中便浮現出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台灣似乎已經陷入一個無解的循環,無論是經濟困境,還是政府無力解決的詐騙問題,台灣社會正一步步走向更加黑暗的未來。當信任的根基逐漸崩塌,民眾的安全感也在不知不覺中消失,這樣的社會,人民還能再忍受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