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再利/退休大學英文講師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以「美國要求了解盟友在台海戰爭中將如何應對」為題,報導美國國防部正在敦促日本和澳洲需明確表示,如果美國與中共因台海而開戰,它們將扮演何種角色。然而此舉已令美國在印太地區最重要的兩個盟友感到沮喪。據五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國防部負責政策的次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近幾個月在與日本和澳洲國防官員的會談中一直在推動此一問題。這是柯為說服美國在印太地區的盟友加強威懾力,並為可能爆發的台海戰爭做好準備而做出的最新努力。
上述報導指出,柯柏吉在X網站上撰文稱,美國防部正在落實川普總統「恢復威懾力,以實力實現和平」的議程;包括「敦促盟友增加國防經費和其他與我們的集體防禦相關的努力」。一位美國國防官員表示,與盟友討論的「具活力主題」,是「以平衡、公平的方式,加強和加快增強威懾力的努力」。這位美國官員補充說,「我們不尋求戰爭。我們也不尋求控制中國本身。我們正在做的是確保美國及其盟友擁有支撐外交和保障和平的軍事實力。」在對中國對台灣威脅日益增長的擔憂下,此次會談包括說服盟友增加國防支出的努力。但要求盟友做出與台灣戰爭相關的承諾是美國提出的新要求。
美國防部要日澳表態是新要求
《金融時報》續指出,一位人士表示,「日本和澳大利亞正在推進與台灣應急行動直接相關的具體作戰規劃和演習,但美國的要求使東京和坎培拉措手不及,因為美國本身並沒有向台灣提供空白支票的擔保。」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奉行「金融時報」政策,即美國不會明確表示是否會保衛台灣。前總統拜登曾4次偏離這項政策,並表示美國將介入;但川普與其他前任總統一樣,都拒絕透露將會採取何種行動。
美國「企業研究所」(AEI)亞洲問題專家庫珀(Zack Cooper)針對美國防部的要求表示,「在既不了解事態發展背景,也不了解美國自身應對措施的情況下,很難讓盟友提供他們在台灣衝突中將採取哪些行動的具體細節。川普總統尚未承諾保衛台灣,因此美國堅持要求其他國家做出明確承諾是不現實的。」日本防衛省則表示,「很難回答『台灣緊急狀態』這個假設性問題」,任何因應措施都將根據憲法、國際法和國內法律法規,根據具體情況逐一實施」。澳洲國防部長康羅伊(Pat Conroy)則拒絕提前承諾派遣澳洲軍隊參與任何衝突,並表示是否派遣軍隊「將由當屆政府決定,這是我們的立場,我們不參與假設性的問題。」
美國與日本雖有軍事同盟關係,並訂有《美日安保條約》,但該條約只是「宣示兩國將共同維持與發展武力以抵禦武裝侵略,且同時也將一國受到的攻擊認定是對另一國的危害,以及美軍駐日條文」。美國與澳洲也有長期的軍事同盟關係,主要體現在多方面的合作和協調。其中較受注目的是於2021年成立的「AUKUS」安全夥伴關係,由美國、英國和澳洲組成,旨在加強三國在印太地區的安全合作,特別是協助澳洲發展核動力潛艦。美與日澳的軍事同盟均未述及在台海戰爭中的角色問題。
超出美與日澳軍事同盟範圍
柯伯吉是美國國家安全政策專家,曾於2017年至2018年擔任第一任川普政府的副助理國防部長,期間致力推動國防部將重心轉向應對中國崛起帶來的戰略挑戰,並主張將美國國防重點從歐洲和中東轉向印太地區,以因應日益發展壯大的中共軍隊。柯於去年5月曾投書「台北時報」指出,台灣在大幅強化國防方面極度缺乏緊迫感,台灣政府的國防支出為190億美元,僅占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5%。鑒於兩岸軍力差距懸殊,台灣的國防支出至少應達GDP的5%;他甚至說,「事實上,如果台灣的安全與自主權危在旦夕,何不花費10%?」
從柯伯吉要求日本與澳洲對於台海可能爆發的戰爭明確表達立場,不僅被美國亞洲問題專家指為「不切實際」,同時也被日本防衛省及澳洲國防部長打臉,拒絕表明態度及做出承諾。的確,美國歷任總統都曾不斷地警告中共不要對台灣動武,至於一旦爆發台海戰爭,且係中共方面主動攻擊,美國總統及相關政府官員的反應,幾乎都是保持模糊態度,也就是「戰略模糊」。川普更已多次拒絕回答,因為不願自掀底牌,否則將損失他的談判籌碼。因此,美國防部於此時要求日本和澳洲表態,簡直是強人所難,也違背了川普總統的立場。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