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早報》:避免影響川普會 賴清德8月「過境」美國恐臨時被取消

總統賴清德(中)傳8月將赴中南美訪問,並過境美國本土,惟香港《南華早報》稱,美國總統川普可能基於「川習會」,最後臨時取消賴清德過境。圖為去年12月1日賴清德任總統後首次外訪,過境夏威夷時,美AIT執行理事藍鶯(右2)上機迎接。圖/取自賴清德臉書
總統賴清德(中)傳8月將赴中南美訪問,並過境美國本土,惟香港《南華早報》稱,美國總統川普可能基於「川習會」,最後臨時取消賴清德過境。圖為去年12月1日賴清德任總統後首次外訪,過境夏威夷時,美AIT執行理事藍鶯(右2)上機迎接。圖/取自賴清德臉書

在美中關係持續緊張、台灣面臨美國前總統川普新關稅政策壓力之際,《南華早報》今(15日)報導指出,總統賴清德計畫8月擬出訪中南美洲友邦,途中「過境」美國紐約與德州,消息人士形容此舉勢必再度觸怒北京;在「川習會」考量重於一切形勢下,川普不無可能臨時取消賴清德的過境之旅。

訪巴拉圭可能順訪瓜地馬拉、貝里斯

據報導,巴拉圭總統貝尼亞(Santiago Pena)週一證實,賴清德將於下月訪問巴拉圭。巴拉圭是南美洲唯一與台灣保持邦交的國家,目前全球僅剩12國承認台灣,較十年前的22國大幅減少。

報導指出,賴清德可能把瓜地馬拉與貝里斯納入行程,作為中美洲友邦訪問一部分。台灣外交部長林佳龍目前正率團在巴拉圭慶祝雙邊建交68週年,外界普遍視為為總統出訪鋪路。

中華民國與巴拉圭慶祝建交68周年,圖為巴拉圭總統貝尼亞(前排右7)與台外交部長林佳龍(前排右6)等人合影。圖/取自Santiago Peña X

中華民國與巴拉圭慶祝建交68周年,圖為巴拉圭總統貝尼亞(前排右7)與台外交部長林佳龍(前排右6)等人合影。圖/取自Santiago Peña X

紐約、休士頓各具意義 避免直踩政治紅線

《南華早報》引述兩位不願具名人士透露,安排紐約作為「過境點」主要看重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避免比起訪問華盛頓更直接刺激北京;而選擇德州休士頓,則因當地擁有龐大的台僑社群與商業利益。稍早,《聯合新聞網》引消息人士稱,回程將過境德州的達拉斯(Dallas),與此報導不同。

報導引述專家分析,若美中關係在接下來幾週有所回暖,美國總統甚至可能為不影響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預計10月底、11月於南韓APEC峰會期間的會晤,臨時要求取消賴的過境行程。

美國的中國問題智庫「China Moon Strategies」負責人、前美國國安會成員穆恩(Jeffrey Moon)指出:「賴清德訪問需要非常謹慎地操作,避免對川習峰會產生負面影響。」他說,只要賴遵循一般過境慣例、不舉行明顯具政治意味的會談或發表敏感談話,就可避免美中關係再受衝擊。但「中國會緊盯賴清德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並依照他們觀點決定是否升高對抗。」

2024年過境不同 美中貿易議題增添變數

賴總統去年5月當選總統後,去年12月初訪問馬紹爾群島、吐瓦魯和帛琉等太平洋友邦,當時先過境夏威夷,與夏威夷州長喬希.格林(Josh Green)會面,過境關島時成為首位訪關島總督官邸和議會的中華民國總統。

去年12月總統賴清德首次外訪太平洋友邦時,在美夏威夷過境,當時夏威夷州長格林(右)與之會面。圖/取自Governor Josh Green FB

去年12月總統賴清德首次外訪太平洋友邦時,在美夏威夷過境,當時夏威夷州長格林(右)與之會面。圖/取自Governor Josh Green FB

去年首次出訪太平洋友邦,過境美國的夏威夷及關島較具政治敏感度的是與與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通話,討論中國軍事威脅。相較之下,這次首度以領導人身分造訪美國本土,意義更敏感。

同時,賴此行適逢台灣與多國經濟體共同面對川普「善變」的關稅政策壓力。至今台灣尚未接到川普單方面發出的「關稅預告函」,不同於歐盟、日本、南韓、墨西哥等約24國已明確被點名。

北京反應觀望 但底線仍是「一中」

消息人士說,儘管如此,北京目前更專注與華府的貿易談判,包括關稅、出口管制及川普政策走向,對台反應相對按兵不動。專家研判,除非賴此行安排引發重大爭議,如在紐約與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正式會面,否則中方暫不急於挑起新爭端。但若有明顯挑釁,北京可能立刻中止與美國的協商進程。

穆恩警告說,「台灣議題一直是中美關係中最敏感問題。若北京認為賴清德踩到紅線,會立即把責任歸咎華盛頓,並透過更強勢的軍事行動回應。」

中國駐美大使館則再次表態,堅決反對美台任何官方往來、台灣領導人「以任何名義、任何理由」訪美,並強調「會密切關注發展,採取堅定有力措施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

與台灣內政選戰交錯

《南華早報》另指出,8月出訪安排也被認為與台灣內政形勢有關。民進黨推動史無前例的大罷免案,計畫在726日首波投票、81日公告結果後,力拚國會補選翻轉至少6席,以扭轉國會少數困境。

專家分析,若賴此時訪美,有助於在罷免推進關鍵期展現「國際能見度」並拉抬黨內士氣。報導提到,這種以大罷免「逆轉國會」操作,在台灣政治史上尚屬首次,國民黨雖嘗試以反制罷免方式應對,但因多起選區爆出舞弊爭議,始終未能奏效。

川普關稅陰影下 言行將攸關後續

賴預料也會在訪美期間刻意釋放訊號,展現對川普優先議題的支持,以降低台灣成為新一輪關稅報復目標風險。川普過去曾指控台積電「偷走美國晶片」,痛批台灣貿易順差過大,並喊話要求台灣國防支出拉高至「高達10%」難以置信的水準。

不過上週立法院剛通過特別條例,核准新台幣5300億元(約180億美元)特別條例,其中1500億元用於軍警海巡現代化,並展開史上最大、為期10天的漢光演習,出動38輛美製M1A2T艾布蘭戰車,試圖證明對美方防衛承諾「言出必行」。

專家稱,所以如果賴清德在美國與官員對話時,仍可強調台灣朝跨黨派共識提升國防努力前進,盼望美國理解,「別再執著於那個10%的數字。」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