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台商以應對關稅戰 林毅夫:大陸經濟成長高於全球 是台商最大機遇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長林毅夫指出,在未來30年,全世界每年30%的市場擴張在大陸,這是一片藍海,是台灣人最大的機遇。圖/取自台商雜誌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長林毅夫指出,在未來30年,全世界每年30%的市場擴張在大陸,這是一片藍海,是台灣人最大的機遇。圖/取自台商雜誌

為應對川普政府越來越凶猛的關稅戰、科技戰,大陸意見領袖(如前重慶市長黃奇帆)開始宣揚台商對大陸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台籍經濟學者林毅夫也向台商信心喊話稱,即使有美國人的阻撓,大陸經濟成長率仍高於全球平均水準,「在未來30年,全世界每年30%的市場擴張在大陸,這是一片藍海,這是我們台灣人最大的機遇」。

《台商》雜誌近日刊登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長林毅夫的公開演講內容。林毅林表示,改革開放以後,大陸經濟平均每年8.9%的增長,在這45年的時間裡,大陸的經濟規模增加了48倍;在這個快速發展當中,大陸「此邊風景獨好」,就給很多台商很多機遇,比如富士康能夠變成現在全世界財富500強排名第32位,靠的是大陸;再如,寶成、康師傅、旺旺,哪個不是靠大陸市場發展起來的?所以,在未來30年裡,全世界每年30%的市場擴張在大陸,這是一片藍海,這是「我們台灣人最大的機遇」。

為阻撓大陸國力超越美國,林毅夫認為,川普第二任也必然延續第一任所採取的政策,並且把前面幾任美國總統的政策繼續延續下來,甚至是加強;但只要大陸經濟成長持續高於全球平均水準,最終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市場,美國反而會反過來求中國。

林毅夫指出,美國要卡中國的脖子,抑制中國經濟增長,但他相信,中國仍有8%的增長潛力,到2035年之前實現5%增長或略高,5%到5.5%之間的增長是完全有可能的;從2036年到2049年、2050年,中國每年有6%的增長潛力,但要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應對美國的卡脖子,以及氣候變暖,但他相信,應該可以實現3%到4%的增長,也就是平均3.5%的成長。

如果能夠實現上述增長目標,林毅夫認為,從2019年到2049年,中國大陸的平均增長每年就可以達到4.5%,如果能實現到2049年每年平均4.5%的增長,那麼中國的人均GDP就會達到美國的一半,就會實現「建設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同時也能駕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林毅夫指出,美國是一個極端務實的國家,當他能卡你脖子的時候,他會卡你脖子,當他卡不了你的脖子,還需要你的時候,他會跟你和平相處;在這樣的一個發展局面之下,對台商而言,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比如說2024年兩岸貿易達到2930億美元,台灣向大陸出口2178億美元,台灣從大陸進口752億美元,台灣有1426億美元的順差。

林毅夫指出,大陸發展,兩岸經貿一定會繼續繁榮,給在台灣的企業很多機會,但是,更大的機會可能在大陸,因為從2008年以後,大陸每年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30%;大陸是全世界增長的動力源。在2035年之前GDP增長略高於5%,到2049年前有3.5%左右的增長,大陸每年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30%,這個基本格局不會變化,只會多不會少。

林毅夫指出,從2010年以後,中國大陸經濟增長速度逐漸在放緩,但全世界的增長速度也都放緩,所以中國大陸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一直沒變,30%的貢獻一直沒變;所以,大陸經濟增長放緩,更多的並不是大陸內部的問題,是整個世界經濟週期的問題;在這種狀況之下,大陸還是最大的發展區,還是全世界擴張最快的市場,大陸市場的擴張就是台商的最大機遇。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