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短評】演習再真實也難補飛彈短板 台灣準備好打一場消耗戰了嗎?

國軍「漢光41號」演習實兵操演15日進入第7天,陸軍269旅上午在新北市八里區演練縱深防禦暨持久作戰,拖式2B飛彈裝甲悍馬車投入演習。圖/中央社
國軍「漢光41號」演習實兵操演15日進入第7天,陸軍269旅上午在新北市八里區演練縱深防禦暨持久作戰,拖式2B飛彈裝甲悍馬車投入演習。圖/中央社

楊俊斌/梅花新聞網記者

今年的漢光演習以過去最長的10天9夜進行訓練,給了參與官兵最大的壓力。只是如此高張力的演習,是否能夠改變和大陸解放軍之間的實力差距?

這次演習最大的不同,在於演練解放軍可能登陸之後的反擊可能,也就是說藉由台灣多變的地形,透過城巷戰,將登陸的解放軍的戰力消耗迨盡。只是想定是否也能如國防部的想法?

真有戰事,首先,解放軍的首波攻擊一定先以長程火箭進行攻擊,一方面火箭廉價,可以大量使用,台灣軍方將陷入是否以高價的飛彈進行攔截的抉擇?再則,以短程飛彈進行第二波進攻,配合長程無人機進行飽和攻擊,這有可能在解放軍還沒有登陸之前,就已經造成台灣軍方在道路和人員、指揮中心的損失。

國軍「漢光41號」演習實兵操演15日進入第7天,陸軍269旅上午在新北市八里區演練縱深防禦暨持久作戰。民眾騎車停等紅綠燈時經過雲豹裝甲車。圖/中央社

國軍「漢光41號」演習實兵操演15日進入第7天,陸軍269旅上午在新北市八里區演練縱深防禦暨持久作戰。民眾騎車停等紅綠燈時經過雲豹裝甲車。圖/中央社

有沒有機會如演習中的裝甲車輛滿街跑,到達指定地點進行反擊?從中國大陸最近的國防力量走向,不見得一定要進行登陸戰,因為使用的成本過高,所可能造成的人員損失也很難掌控。用長程而且廉價的火箭才是第一波,無人機和短程飛彈的混合攻擊,可以有效干擾台灣軍方的防衛節奏。

基本上,台灣軍方對於解放軍的攻擊方式同樣心知肚明,有沒有辦法承受來自對方的數波攻勢而仍有反撃的能力才是重點,解放軍不太可能運用如諾曼第登陸般的大部隊進入,因為這樣的方式成本和不可控的因素太多。

台灣方面最大的問題是在於,應付解放軍的長程攻擊,有多少承受能力,有沒有機會進行有效的反擊?在機場、港口、道路被破壞的情況下,期待中的外援能不能順利進入台灣?

從俄、烏戰爭的例子來看,未來的台海戰事,有可能進入長期泥淖之中,後勤支援補給才是台灣的本錢,長期打仗的預估才能立於不敗,畢竟「愛國者」「天弓飛彈」的數量有限,這些打完之後,拿什麼和解放軍對抗,才是真正需要思考的重點。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