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當地時間22日宣布,美日達成一項「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協議」,涵蓋貿易、能源、製造、農業與軍事等關鍵領域。但該協議中最受爭議的是「季度稽核條款」。美財貝森特(Scott Bessent)接受《福斯新聞》(Fox News)訪談說,美國將每季評估日本是否遵守協定,並警告「若川普不滿意,包括汽車在內關稅將回到25%。」
根據白宮23日公布的細節,日本除承諾購買100架波音飛機,還將立即提高美國大米進口75%,並採購總額達8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與食品,總值協議高達5500億美元。
川普說,「美國是人工智慧與技術競賽的發起國,「作為總統,我今天在此宣布,美國將贏得這場競賽,也將主導這場貿易重構。」
市場開放與條件交換
根據協議,日本將對美國產品進一步開放市場,具體包括在農業與食品方面,日本將美國產稻米進口量提升75%,並將在免稅配額內提高美米比例;另將採購包括玉米、大豆、化肥、生物乙醇與可持續航空燃料在內的農產品總值80億美元;能源方面,美日將達成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LNG)長期採購協議,美方對日能源出口將顯著提升;日本將簽訂採購100架波音商用飛機的協議,並每年額外購買數十億美元的美製防務裝備。
此外,在汽車與工業品方面,長期限制美國汽車進入日本市場的障礙將取消,美車及美規標準將首次被日本認可,美方對日本汽車徵稅也將從27.5%降至15%,並取消數量上限。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美日雙方對協議大張旗鼓,川普政府仍保留「懲罰機制」。貝森特強調:「我們將仔細檢查協議是否被執行,這將是一項季度性的監督機制。若發現任何偏離,美方可立即恢復25%的懲罰性關稅。」
投資金額龐大 美方掌握主導權
白宮聲明指出,日本將投資高達5500億美元於美國,用以重建與擴大核心產業,包括能源、晶片、關鍵礦產、製藥及軍工造船業。美方將保留90%的利潤,確保美國工人與社區獲益最大化。
聲明還稱,此舉是川普「再工業化美國」政策的一部分,將為美國創造數十萬個就業機會。
盟友不安 汽車業不滿
這份協議引發區域其他國家擔憂。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日本與亞洲貿易事務負責人博林(David Boling)指出,韓國與德國可能會要求享有類似待遇:「我相信,首爾的官員今晚一定在熬夜研究這項協議。」
但博林認為,川普很可能以「日本是特例」為由拒絕其他國家類比要求,理由是「日本在美國生產了330萬輛汽車,並承諾投資5500億美元」,其他國家難以匹敵。
同樣感到不安的還有美國汽車業界,「美國汽車政策委員會」(American Automotive Policy Council)負責人布蘭特(Matt Blunt)表示:「若對幾乎不含美國成分的日本進口汽車課以更低稅率,反而高於含有大量美國零件的北美製造車,那這是對美國汽車工人的重大打擊。」
專家批是「政治交易」 不是自由貿易
菲律賓大學亞洲中心學者海達里安(Richard Heydarian)指出,川普這套做法讓其他國家開始檢討與美方協議談判方式,「我們當初真該談得更強硬一些。」
這份協議目前尚未全面對外公布所有附帶條款,但從現有訊息看,川普政府實施的高強度追蹤與條件式優惠,正為未來的國際貿易與地緣關係投下震撼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