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中國引擎偽裝成「冷卻設備」 為俄無人機提供動力打擊烏克蘭

Garpiya-A1攻擊型無人機被俄羅斯用來深入打擊烏克蘭境內目標。圖/翻攝自CRUX YouTube頻道
Garpiya-A1攻擊型無人機被俄羅斯用來深入打擊烏克蘭境內目標。圖/翻攝自CRUX YouTube頻道

儘管美國與歐盟自去年10月起對俄羅斯武器製造商IEMZ庫波爾(IEMZ Kupol)的供應鏈實施制裁,意圖切斷這家公司的軍事生產線,但根據路透取得的文件與三名歐洲安全官員說法,中國製引擎仍偽裝成「工業用冷卻設備」,透過空殼公司秘密運往該製造商,以避開西方制裁。這些貨物讓庫波爾得以進一步提升Garpiya-A1攻擊型無人機的產量。這款遠程無人機已被俄軍用來深入打擊烏克蘭境內目標。

根據路透檢視庫波爾的內部文件,該公司已與俄國國防部簽約,計劃於今年生產超過6000架Garpiya攻擊無人機,遠高於2024年的2000架。文件顯示,截至4月已有超過1500架完成交付。路透所查閱的資料包含合約、發票與海關報關文件。

這款遠程無人機被俄軍用來深入烏克蘭境內攻擊軍民目標。根據烏克蘭軍事情報機構向路透發表的聲明,俄方每月平均出動約500架。

由於資訊敏感,三名歐洲安全官員皆要求匿名,並要求部分文件細節(如日期與合約金額)不予公開。

去年9月,路透曾報導庫波爾正在使用中國技術製造Garpiya無人機,包括由廈門林巴賀航空發動機公司(Xiamen Limbach Aviation Engine Co.)生產的L550E引擎。報導出爐一個月後,歐盟與美國對數家涉入無人機製造的公司實施制裁,其中包括廈門林巴賀。

但在制裁之後,一家名為北京西潮國際科技貿易有限公司(Beijing Xichao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and Trade)的中企開始向庫波爾供應L550E引擎。根據路透查閱的發票、庫波爾內部信件與運輸文件,這家新公司接手成為供應商。

Garpiya無人機產量增加,以及由新中間商負責零組件供應的情況,皆為路透首次披露。路透無法確定西潮如何自廈門林巴賀取得引擎。廈門林巴賀未回應置評請求,路透亦無法聯繫上西潮。

IEMZ庫波爾、俄羅斯貿工部與國防部均未對置評請求作出回應。

中國外交部則回表示,不清楚Garpiya攻擊無人機零件出口狀況,強調中國對雙用途商品的對外銷售,一向依據本國法律與國際義務加以管控。聲明指出:「中國一貫反對缺乏國際法依據、且未獲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歐盟執委會則尚未回應路透的置評請求。

美國與歐盟過去已多次對第三國企業(包括中國公司)實施制裁,指控這些企業向俄羅斯提供雙用途技術。庫波爾自2022年12月起遭歐盟制裁,2023年12月亦被美國列入制裁名單,理由是其涉入俄國國防產業。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