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泰順博士/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暨中美文經協會理事
首輪大罷免結果分曉,24位藍營立委與新竹市長高弘安全都過關,大罷免淪為大失敗。晚上談話性節目上,不少名嘴將原因歸咎民進黨未全力動員,致使支持者未能傾巢而出。此一說法似乎有意為黨主席賴清德卸責,但選前全島遍地開花,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也承認自己就是行動的發想者,全島罷免繞境更不時看到秘書長林右昌的身影,若說民進黨未全力介入應非事實,身為黨主席賴清德當然須為行動失敗負責。本文僅就策略錯誤、時機不對、及核心領導人選不當,三項因素分析大罷免大失敗的原因。民進黨若不能從失敗中記取教訓,未來必將付出更大的代價。
大罷免策略的錯誤
大罷免最大的失策,便是將國民黨全體區域立委均列為罷免對象(最後31席成案)。罷免民選公職是何等重大的事件,提案者若不能詳列被罷者的不當行徑,以傳聞或設想為提案理由,必然會遭選民唾棄並反噬提案者的公信力與道德性。故英國罷免法律便明文規定,被罷者須被判有罪始能成案,以避免罷免權成為政黨惡鬥的工具。藍營31位立委良莠不齊,要找幾位有行為瑕疵作為罷免目標應該不難;但民進黨野心過大,企圖一次全罷將國民黨打成國會少數黨。如此一來,罷免過程便活脫成了政黨惡鬥,被罷者就算真有劣跡,也在政黨光環下隱而不明。
把罷免操成「全國一盤棋」,便得在被罷者的多元背景中找到共同罵名,於是「親中舔共」、「抗中保台」、「反共救國」躍上舞台成了罷免團體的核心訴求。但這些控訴均屬政策上的主觀認知,並非民眾生活的直接感受,要在不同的選區產生共鳴難如逆水行舟。尤其,國家機器掌控在民進黨手中,在野黨若真有「叛國」事實,藍綠對立如此炙烈政府豈不早已出手,何勞罷團敲鑼打鼓?故而,想一氣呵成而進行全台罷免,最終便是大失敗的主因。
時機不當
推動全國性的大罷免,時機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偏偏此時此刻恁誰看都不該是推動罷免的恰當時刻。
美國對台關稅到底多少?百工百業正屏息以待。有人說稅率不低所以美方配合延到罷免日後再公布,但這代表執政黨也知道結果不佳或會影響選情。執政黨若已爭取到比日本更佳的稅率,以民進黨擅長文宣又豈會忍住不發,讓這個可以大肆宣揚的機會從指縫中溜走?故而,關稅談判完全黑箱,全國上下莫不忐忑不安,此時大張旗鼓搞大罷免,豈非不識時務?產業界的嫌惡,不難理解。
偏偏不久前又有颱風攪局,南部光電板散亂未清,民眾住家不少屋頂掀翻苦不堪言,農產損失更達數億以上,此時的政府不全力救災,總統甚至還拒絕國軍人力支援,民眾就算認命,恐怕也很難對政府持續信心。故而,與其說民進黨動員不力,倒不如怪罪時不我予。
核心領導人選不當
「抗中保台」與「在野亂政」是這次發動大罷免的兩大訴求。但政治運動通常訴求抽象,此時核心領導人便便演了關鍵的角色。他們透過便給的口才,將運動目標具象化,並透過個人的奉獻,讓民眾感受到運動的血肉。但在大罷免的兩項主訴求下,領導人卻明顯的不適格。
曹興誠堪稱是這次大罷免的「反共急先鋒」,結果揭曉後他還表示失敗原因是「中共對台灣,長期滲透分化了統戰的程度,遠大於了我們的想像」,把一切責任推給對岸。但曹個人過往享受大陸領導人私宴招待、不顧政府禁令走偏門投資大陸、將台灣技術機密洩漏陸方、甚至還養大陸小三鹹濕照廣傳網路,這樣的人擔任抗中保台的核心代言人,豈非把民眾當傻子?
對於在野黨的國會亂政批判,則柯建銘堪稱頭號打手。親綠名嘴指責,在野黨把持國會多數拒不協商,故而執政黨被迫發動大罷免。但檢視立院紀錄,每次政黨協商柯建銘均冗長發言,內容除了細數自己的政績便是不知所云,對於協商主題反而言不及義;尤其幾次的朝野對抗,柯建銘更指揮黨團以肢體行動,甚至鏈鎖議場大門阻止在野黨進入。如此問政風格,竟然成為指控在野黨問政不理性的代言人,請問這讓理性的綠營支持者,如何大聲支持大罷免?
823的第二輪罷免投票將如落井下石
726的罷免投票只是朝野的主力決戰,823將還有第二批的立委面臨罷免壓力。但所以有第二批,主要是當初第二輪連署不順無法趕上這次的投票。以此觀之,第二批立委的地方支持力道應該更勝於第一批。如果第一批立委罷免投票已獲全勝,第二批必然士氣更旺,順勢輾壓不難預期。此外,美國關稅也將在第二批投票日前公布,如果結果不能讓多數民眾滿意,將第二次罷免投票視為「落井下石」,雖然殘酷但卻是事實。
第一批罷免投票民進黨遭逢大失敗後,將如何表態與調整治國策略,全民正瞪大眼睛觀察。民進黨若接受失敗的事實,放軟身段與在野黨協商,則無異拋棄已為第二批罷免案付出心力的志工及罷團,政黨形象恐將遭逢難以挽回的衝擊。此時民進黨若虛心檢討,賴清德循例辭黨主席並撤換秘書長與黨團總召,表示承擔失敗的責任,則樹倒猢猻散,一個月後的第二批罷免投票又將何以為繼?
民進黨若只找幾個戰犯做替罪羔羊,堅持以完整戰線打完第二批罷免投票與核三延役公投,則面臨的潰敗風險更是不可小覷。當民意已在726清楚表達後,賴清德的堅持已失情理基礎,美國方面更不可能贊同賴清德的一意孤行。接下來,賴若還堅持原計畫,推動過境美國的行程,美國的冷漠接待自是可以預期。而若在美國遭到羞辱式的接待,回國後又將如領導2026的地方選舉?
全國性罷免投票創民主世界的先例,而分兩批進行投票,更是前所未見。民進黨將自己陷入罕見的困局,難道一切還要怪「阿共的陰謀」?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