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舉行的全台25件「大罷免」案最終全數失敗,引發民進黨內部檢討聲浪。對此,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今(28日)發表評論,直指民進黨在此次罷免行動中採用了「愚蠢的戰略」,且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以少勝多」,強行推動全面罷免,導致最終「全罷變零罷」的結果。
林濁水首先分析了罷免案的得票數據;林濁水指出,反罷免票數低於該立委在大選時的得票數是常態,而反罷免票數高於大選得票數則是反常且機會渺茫的情況,即使有也通常只多出數千票。然而,這次新竹的罷免結果卻極度反常,遭停職的新竹市長高虹安的反罷免票比當選時多出三萬三千票,國民黨新竹市立委鄭正鈐也多出兩萬九千票。
林濁水認為,新竹之所以出現這種異常現象,是因為它是唯一一個不僅要罷免國民黨立委,還要一併「消滅」台灣民眾黨的區域,因此引發了藍白兩黨最賣力的相互支援。
稱全面罷免是愚蠢決策 劍指柯建銘「以少勝多」
林濁水進一步指出,在罷免行動初期,民進黨內部對於應採取「精準罷免」還是「全部消滅」的戰略曾有過一段時間的爭論,雖柯建銘堅持要「全面消滅」,但當時支持「精準罷免」的人數還是遠多於支持「全面消滅」的人,最終卻是「柯建銘以少勝多」,主導了全面罷免的策略。
林濁水直言,一旦這個「全面罷免」的戰略確立,最終「全罷變零罷」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且最令人費解的是,為什麼如此「愚蠢的戰略」能夠「以少勝多」的被採納?他強調,如果民進黨不敢檢討這一點,就不可能從這次失敗中真正記取教訓。
大罷免選後檢討 吳思瑤:執政團隊應丟更多好球
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天上午受訪時表示,此次「大罷免」案最終結果顯示,藍綠兩黨在立法院的席次並未改變,形同回到原點;她坦言,民進黨在此次罷免案中確實有需要檢討之處,尤其在積極度上有所不足,這是身為執政黨應當承擔的責任,而非公民團體。
針對罷免案失敗後黨內人事調整與內閣改組的議題,吳思瑤指出,挑戰失敗後,各界會有很多究責與檢討的聲音,不過她認為民進黨應該虛心面對這些意見,「做不好就笑罵由人」。她也預期「子彈一定會飛一陣子」,民進黨必須挺住並扛下這些責任。
面對各界對人事改組的呼聲,吳思瑤表示,尊重行政團隊的規劃,不過,她也從立法院黨團的立場多次說明,執政團隊應多端出「政策好球」,提出具有高度社會正當性的民生議案,並擱置政治議題,建議行政部門可充分展現各部會的研究能量,催生更多有益於民生的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