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技巨頭蘋果公司(Apple)為因應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關稅政策,加速將製造重心轉向印度,新德里首次超越中國,成為美國最大智慧型手機供應國。根據研究機構報告,印度製智慧型手機出口總量年增率高達240%,中國製手機出口美國的佔比則驟降至僅25%。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根據研究機構Canalys本周一(28日)發布的最新報告,2025年第二季,美國自印度進口的智慧型手機佔比達44%,較去年同期的13%大幅躍升。報告指出,印度製智慧型手機出口總量年增率高達240%。
與此同時,中國製手機出口美國的比重降至僅25%,相比去年同期的61%顯著下滑,使中國出口排名跌至第三,落後於越南。
Canalys首席分析師喬拉西亞(Sanyam Chaurasia)指出,印度之所以躍升為美國最大手機供應國,「主要是因為美國科技巨頭蘋果加快將製造業務自中國轉往印度」,因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貿易戰「充滿不確定性」。
他表示:「蘋果近年來已逐步擴大在印度的生產能力,並在2025年將大部分印度產能專門用於供應美國市場。」
不過,喬拉西亞也指出,蘋果仍「依賴」其在中國既有的製造基地。
目前,包含半導體的智慧型手機與其他電子產品,並不適用於川普所謂的「對等關稅」,使中國製iPhone得以避開最嚴重的關稅衝擊。不過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今年5月曾表示,這些產品仍需面對至少20%的關稅。
庫克當時表示,他預期「在美國銷售的大多數iPhone,將以印度作為原產地」。
川普提高對貿易夥伴的關稅,意在振興美國本土製造,讓外國製商品在美國市場變得更昂貴。
中國受衝擊最大。今年稍早,川普對中國商品全面加徵高達145%的關稅,北京也隨即反擊,對美國商品課徵125%的對等稅。雙方在5月同意暫時大幅撤回對等關稅,為期90天。
美中貿易談判代表本周在瑞典會談,盼能延長這項停戰協議,為敲定更長遠的協議爭取時間。不過,即便近期關係有所緩和,川普過去幾個月時有時無的關稅政策,已促使製造商開始尋求中國以外的生產據點。
這也延續了企業將供應鏈自中國這一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轉移的長期趨勢。近年來,越南與印度等成長快速的亞洲國家逐漸成為替代選項,因中西關係日益惡化。
疫情期間,中國嚴格的清零政策也曾擾亂全球供應鏈,凸顯將生產集中於單一地點的風險。
Canalys在報告中寫道:「與中國談判結果的不確定性,加速了供應鏈重整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