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三連勝完封大罷免!張善政打造藍營最堅實堡壘

桃園六立委挺過大罷免,且創造完勝佳績,六立委不僅「不同意票」 大幅領先「同意票」,且沒有一人同意票超過罷免門檻。圖為桃園市長張善政(舉手者)在725凱道上為立委牛煦庭等人加油打氣。圖/中央社
桃園六立委挺過大罷免,且創造完勝佳績,六立委不僅「不同意票」 大幅領先「同意票」,且沒有一人同意票超過罷免門檻。圖為桃園市長張善政(舉手者)在725凱道上為立委牛煦庭等人加油打氣。圖/中央社

726台灣政治史上首次全台立委罷免案落幕,桃園6席國民黨立委全數過關,無一人遭罷免,且皆以壓倒性「不同意票」完勝「同意票」,成為六都唯一完封地區。這場由民進黨主導的政治豪賭終在桃園潰敗,卻為國民黨帶來連續三場大選勝利,自2022年市長選舉、2024年立委選戰後再下一城,也讓桃園市長張善政穩健務實的領導風格備受矚目。

這不僅是選舉的勝利,更是治理信任的展現,也為張善政打造「藍營最堅實堡壘」鋪下堅實基礎。

罷免翻船 桃園全面制勝

民進黨原本藉罷免潮削弱國民黨的國會勢力,卻誤判民意風向。從「抗中保台」操作過頭、總統賴清德「雜質說」引發中間選民反感,到風災處理失當導致民怨上升,種種事件激起地方反彈,催化反罷免力量崛起。相較之下,國民黨在動員、組織與情勢掌握上節奏精準,桃園的全面完勝可說是經營與治理實力的總體展現。

從結果看,桃園六區罷免案全數以「不同意票」大幅領先「同意票」。第三選區魯明哲拉出近4萬票差距,原被視為危險區的第一選區牛煦庭也穩守近2萬票優勢。尤有甚者,邱若華、呂玉玲、魯明哲三人「不同意票」,甚至高於立委當選時的得票,顯示藍營支持動能不僅穩固,更具擴展力。

張善政:理性中道的總統級治理者

在此次反罷免戰役中,張善政展現極高穩定性。大罷免初期當黨中央決定「以罷制罷」時,桃園採取的並非對抗策略,而是堅守「中道、務實、理性」原則,展現出不同於傳統激情動員的治理風格。他親簽反罷連署書,一方面避開「惡罷」可能帶來的司法干擾,也讓綠營議員很難動員,低調助力,卻精準打擊。

其次,張善政親上火線,參與超過32場助講與掃街;無論中壢為邱若華站台,平鎮挺呂玉玲,或第一選區穩固牛煦庭,他走遍各地,穩住基層。數天前市府斥資40億自建「蘆竹行政園區」,也看到張善政拉著「小牛」身影一起勤走地方,車掃就更不在話下。

桃園市長張善政(右二)視察建運時拉著牛煦庭陪同,日前表明斥資40億建「蘆竹行政園區」也是牛煦庭陪同。圖/取自張善政臉書

桃園市長張善政(右二)視察建運時拉著牛煦庭陪同,日前表明斥資40億建「蘆竹行政園區」也是牛煦庭陪同。圖/取自張善政臉書

此外,桃園立委也共同出資買下了電台廣告時段,張善政以平穩冷靜的聲調說,「少數黨發動罷免要把多數黨趕下台,是民主的笑話!」這句話不僅成為桃園反罷免核心口號,也道出這次政治操作的荒謬。

事實上,整場反罷期間,張善政不斷強調「民主的價值在於治理,而非鬥爭」,他呼籲民進黨「停止撕裂、回歸民生」,展現宏觀思維與領袖氣度。這樣的中道實力與人格風格不僅穩固藍營,也激出中間選民的認同與行動。

「理工男」張善政予人紮實、踏實的感覺,他說,「市民的信任,我們以建設回報」。市長獲民眾信任,也是六立委挺過罷免的潛在因素之一。圖/取自張善政臉書

「理工男」張善政予人紮實、踏實的感覺,他說,「市民的信任,我們以建設回報」。市長獲民眾信任,也是六立委挺過罷免的潛在因素之一。圖/取自張善政臉書

從當選桃園市長至今,不少在地士紳不習慣張善政的治理風格,總會拿鄭文燦的「日不落市長」,與張善政「有為有守」做比較。但3年下來,直至今天挺過大罷免,在地人終於了解,這位市長不僅「潛龍在淵」,還是「飛龍在天」,行動力相當驚人。選戰期間,張善政保持市政運作順暢,又與議長邱奕勝從文宣、選區分工到車掃的規劃,展現了治理實力與選戰協調兼具的能力。

邱奕勝:地面戰的總指揮

若張善政是整場反罷免的治理軸心,市議會議長邱奕勝就是戰術的操盤者。邱奕勝長期耕耘基層,組織力強,在這次罷免行動中,他全力支援姪女邱若華,同時統籌六區聯合行動,統一文宣、整合資源調度,精準部署地面戰。

中壢反罷免之夜湧入逾3萬人潮,幾乎癱瘓交通,展現基層動員的龐大能量與號召力。此外,邱奕勝明確反對黨中央「以罷制罷」策略,主張集中資源單線應對,避免多線作戰陷阱,展現高度戰略判斷力。

桃園市議會議長邱奕勝對這次大罷免完勝,也是功不可沒,圖為邱奕勝與桃園市立委呂玉玲(左)。圖/取自邱奕勝臉書

桃園市議會議長邱奕勝對這次大罷免完勝,也是功不可沒,圖為邱奕勝與桃園市立委呂玉玲(左)。圖/取自邱奕勝臉書

這次罷免行動也帶來意外收穫——藍白兩黨的戰術合作。黃國昌、蔡璧如、賴香伶等民眾黨要角紛紛站台國民黨陣營,象徵泛藍整合與非綠共識初現。尤其賴香伶曾是2022市長選戰對手,如今為呂玉玲站台,顯示政治融合已突破過往對立。

這場合作雖尚屬策略層級,但其象徵意義重大。藍白若能在2026地方選舉中深化合作,張善政「中道穩健」的形象將成為整合平台的核心載體。

張善政三戰三勝 最強母雞呼之欲出

從2022市長一役、2024立委選戰到這次大罷免,張善政以穩定執政與穩健領導三度取得壓倒性勝利,成為藍營內部共識的「最強母雞」人選。面對2026「九合一」桃園市長選戰,民進黨恐難尋覓同等份量的挑戰人選,事實上,如今黨內已有呼聲,期待張善政在朱立倫任期結束後接任黨主席。

以「理工男」自居的張善政自謙「不擅選舉,只會做事」,如今卻以穩健務實的風格連續勝出,展現兼具實績與民意支持的全面領導力。他的崛起不僅有助國民黨整合,也可能為泛藍重建政治文化、超越對立提供關鍵推手。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