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低迷、關稅未解 政府擬擴大貨物稅補助救市

儘管政府推出買新車減免政策,但民眾並不領情,圖為高雄市梓官區的二手車情形。圖/記者林瑞益攝
儘管政府推出買新車減免政策,但民眾並不領情,圖為高雄市梓官區的二手車情形。圖/記者林瑞益攝

台美關稅談判尚未拍板,導致國內車用零組件成本居高不下,產業轉型壓力升高;同時,民眾普遍感受景氣停滯,購車意願下滑,車市陷入低迷。政府為穩定內需與產業信心,正研議擴大貨物稅補助,不僅延續現行汰舊換新減徵5萬元優惠,更考慮納入一般新車購買者,讓未報廢舊車者也能適用。

據《貨物稅條例》第12條之5規定,報廢舊車換購新車可獲得5萬元稅額減免,將於2026年1月7日退場。經濟部與財政部近期已與車廠協商,擬新增「振興購車」項目,擴大適用對象,作為政策銜接與提振市場的因應方案。

不過,業界普遍認為,車市疲軟根本原因不在稅制,而是民眾沒錢、也不敢花錢,不少民眾選擇二手車。7月全台新車領牌僅約3.8萬輛,年減近兩成,創下2015年以來同期新低。疫情期間政府曾普發現金、加碼券刺激消費,但今年全面緊縮,連一筆直接補貼都未見。車商直言:「減5萬雖好,但口袋沒錢,誰敢下單?」

同時,汽車產業也面臨兩面夾擊。一方面,台美關稅談判遲未定案,進口車用關鍵零組件仍受高關稅壓力,尤其引擎、變速箱等國內無自製能力的項目,壓縮成本空間。另一方面,產業邁向電動車與資通訊整合,研發與轉型資本需求高昂,企業投資更趨謹慎。

因此,車界已向政府提出四大訴求,包括:一、延續汰舊換新貨物稅優惠;二、擴及未汰舊者;三、調降無國產零件進口關稅;四、加強升級輔導與財務補助。業者指出,政策方向若明確、門檻設定合理,對國產車族群具一定刺激效果。

經濟部產發署表示,擴大減稅方案尚在研議中,會與財政部討論細節,包括適用資格、申請程序及可能影響的財政規模。官員強調,新補助措施不會取代原有汰舊換新制度,而是並行設計,盼建立穩定預期,減少市場觀望。

只是,政策訊息提前曝光也造成市場遞延效應,不少民眾因等待新制上路而暫緩購車,業界憂心「還沒上路就先凍結市場」。學界認為,政府應盡快搞定台美關稅談判,再來商討如何振興車市與相關產業,讓政策發揮實效。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