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唯一沒「談成」的前十大貿易國 翁履中:不能靠感情打動川普

美國對等關稅上路,台灣稅率是市場關注焦點。圖/中央社
美國對等關稅上路,台灣稅率是市場關注焦點。圖/中央社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推動的「對等關稅政策」於8月1日正式啟動,台灣被列入20%的對等關稅稅率,高於日本、韓國與歐盟所獲得的15%,引發外界關注;對此,旅美學者翁履中表示,20%關稅並非結束,而是真正談判的逗點。他呼籲台灣需要智慧、耐心、決心以及最重要的「團結」,共同完成這場談判。

對於台灣被列入20%的對等關稅稅率,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指出,這次20%的稅率是「階段性、暫時性」的,這是從原先的32%降低而來,顯示台美雙方仍有意願持續談判,行政部門與國安團隊正努力爭取更好的結果。

吳思瑤進一步比較日韓與台灣的關稅情況;吳思瑤指出,在7月份,日韓在與美國的談判中,最初的暫時性稅率也曾高達24%、25%,最終才下降約10個百分點,她認為以數字比較來看,台灣目前獲得的成果並不比日韓差,且談判仍在進行,是一個變動的狀況。

吳思瑤強調,談判團隊絕對會努力爭取低於20%的稅率,並對此抱持正向期待,呼籲各界應做稱職的「啦啦隊」,給予支持而非唱衰。

旅美學者翁履中則在臉書發文分析,根據美國總統川普週四簽署的行政命令,自8月1日起,台灣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將被課徵20%關稅,這是川普「互惠關稅政策」的一環,旨在施壓各國調整與美國的貿易關係,台灣原先面臨高達32%的懲罰性關稅,因此這次落點於20%,對台灣而言確實可以視為一種「喘息空間」。

翁履中說,美方對不同國家採用不同稅率,日本、韓國與歐盟為15%,菲律賓為19%,而越南、孟加拉等國與台灣同為20%,他認為儘管白宮對個別國家細節未多做說明,但明顯看得出來,美國正在針對每個貿易夥伴進行分類處理,根據其市場開放程度、投資回報與地緣政治價值進行談判。

翁履中指出,台灣過去數月積極與美方交涉,並提出多項購買與投資承諾,包括擴大採購美國農產品與能源、半導體設廠、軍事設備採購等。賴總統公開表示這是「暫時性」關稅,強調台灣政府還會持續爭取更好的條件。

翁履中分析,這20%的關稅更像是美方趕在期限前,由於還未談妥條件或條件未被接受,而臨時公布的數字。他認為這個數字反應出台灣並未被美國排除於協商之外,而是在美國「會繼續談的清單」上。他整理了美國前十大貿易夥伴國的關稅處理方式與稅率,發現台灣是這十大夥伴中,唯一沒有「談成、延長、結束」任何一種明確結果的夥伴。

圖為旅美學者翁履中整理的圖表。圖/取自翁履中臉書

圖為旅美學者翁履中整理的圖表。圖/取自翁履中臉書

翁履中直言,從外交角度這叫「保留斡旋空間」,但從現實角度看,就是被放進了「留校察看」的名單;翁履中強調,這不代表台灣無能為力。相反,既然被放入觀察區,就更要主動提出完整戰略,展現誠意與底線,由於台灣出口美國的產品大多涉及「232條款」國安敏感產業,不像越南或印度主要為勞動密集或原物料,這代表美方對台灣的談判要求,不只是稅率問題,而是更深層的供應鏈、軍事合作與地緣政治戰略,甚至還包含美中競爭的考量。

翁履中表示,台灣不能靠「感情訴求」來與川普談判,因為川普最不缺朋友,最在意的只有利益。他認為這不僅是一場稅率談判,更是雙方對未來地緣戰略的對價協商。如果將這次的20%視為起始價,那麼台灣現在要做的,就是將國安與經貿戰略價值包裝成最具說服力的籌碼。

翁履中總結,20%關稅並非結束,而是真正談判的逗點。所以他呼籲台灣需要智慧、耐心、決心以及最重要的「團結」,共同完成這場談判,希望能為台灣談到最好、最穩、最長遠的條件。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