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57】陳秋燕 刻苦自學 石縫中的小草

陳秋燕(穿白色衣者)回湖北探親,但是母親早已過世。圖/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陳秋燕(穿白色衣者)回湖北探親,但是母親早已過世。圖/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我就好像石縫中的小草,雖然出生在窮困的地方,但是我還有生命力」。

92歲的陳秋燕是一名文學家,很難想像擅長詩詞的他,這輩子從沒上過學,連識字都是靠著自學、一路奮鬥到老。1933年生於湖北黃崗,陳秋燕自幼貧苦,母親改嫁後,更是遭受親友欺凌,以至於根本沒有機會上學。

13歲時,繼父將他送到九江學習織布,當時織布廠附近有國軍進駐,日子久了,陳秋燕和對方混熟,便詢問當時的排長自己能不能當兵,他認為只有從軍,才能改變命運,不會被人欺負。

「我母親知道後,哭著要我回家、不要當兵,我當時跟她說部隊是要到杭州,實際上是要到台灣,那時候我撒了個謊,從今以後就再也沒回去、跟我母親分別了。」陳秋燕說

來台後,陳秋燕懷著雄心壯志,想在軍中大展身手,不料年紀小、加上能力有限,當兵的生活很苦,也讓他倍感壓力,正當對人生感到迷惘時,某次站哨遇見了蔣經國前來巡視,對方當時的一番話,改變了他的一生。

「蔣經國問我『你什麼學校畢業?』,我說我沒有讀書,他就說『失學不是你的錯,但要不學啊,就是你的錯了!』」陳秋燕回憶。

蔣經國的話,如同一盞明燈,讓陳秋燕意識到,唯有知識才能真正改變命運,於是他開始發奮苦讀,利用時間不斷自修,從識字開始、到一本本傳記、詩詞文學,終於累積大量的知識,進而促使他最後成為一名文學家。

然而,中秋節前夕出生的他,每逢生日就特別感傷,因為對岸那頭,還有他思思念念的母親,兩岸開放後,他回湖北探親,但是母親早已過世,甚至連屍骨在哪都無法得知。

「我對不起母親,我跪哭黃土兩小時,一直到現在我母親的屍骨在哪裡都不知道。」陳秋燕難過的說道。

心中的感傷,只能透過寫詩抒懷,退休之後陳秋燕不斷進修創作,在文學的領域上精益求精,他自比「石縫中的小草」,還寫了一首詩,替自己的人生下了最好的註解。

《石縫中的小草》——陳秋燕

此生投錯胎,落根石縫中;

空間窄,滋養少,根基淺,茵夢已碎;

雖然矮小,卻有強勁的生命力;

雖然微弱,卻勇敢搏鬥風雨;

倘若巨石壓頂,也要昂首見日。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