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再度擴大對海外活動人士的制裁措施,4日根據《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基本法23條)公告16名被通緝港人為「潛逃者」,大動作實施斷金流、凍資產、撤護照、罷免公司職位等重手,並首度點名他們潛藏於台灣等地;這是港府繼上月懸紅通緝19名境外港人後,再次跨境追責。對此,陸委會今天(5日)譴責稱,港府試圖長臂管轄、跨境鎮壓,呼籲陸方「以寬闊心胸容納異己,勿降低香港形象」。
對於港府制裁措施,陸委會今傍晚表示,港府利用國安惡法打壓香港言論自由與異議人士,對於試圖長臂管轄、跨境鎮壓的行為,予以譴責。
陸委會呼籲,「香港政府應以寬闊心胸容納異己,保障港人基本權利,勿再減損香港國際形象」。
此次遭點名的16人,多數涉參與在海外籌組「香港議會」,綜合陸媒報導,當中不乏前媒體人、學者與人權倡議者,名單包括何良懋、陳麗珍、馮崇義、龔小夏、吳文昕、曾偉藩、錢寶芬、夏海俊、侯中宇、何永友、姜嘉偉、林千淦、吳文君、黃振華、黃修、張信燕等人。
根據港府公報,他們「持續透過社群平台公開黑詆毀中央與特區政府、煽動憎恨情緒」,因此必須實施懲處。港府指出,這些潛逃者涉嫌在海外犯下危害國安罪行,已由法院核發拘捕令,相關措施包括禁止任何人直接或間接向潛逃者提供資金、凍結其名下資產與財務帳戶、撤銷12人香港特區護照、禁止租賃不動產與合作創業,部分潛逃者則被罷免公司董事職務。
此外,保安局強調,任何個人或機構若違反相關禁令,將面臨最高7年監禁,警方亦提醒,包括「向潛逃者經營的平台捐款、提供資源或服務」皆屬違法。
這波「斷金援」行動延續港警國安處7月25日公布的通緝行動。當時港警公開追緝19名涉入組織「香港議會」的海外港人,當中16人即在此次公告名單內,另有3人包括袁弓夷、霍嘉誌、蔡明達,早於去年已被列為潛逃者。
根據港府說法,這些人現潛藏於包括台灣、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澳洲及泰國等七地,並「利用所在地的庇護條件,繼續破壞中國與香港的國家安全」。港府新聞稿稱,已指示警方彙整證據,研擬依法全面禁止「香港議會」及「香港民主建國聯盟」等組織在港活動,避免成為境外干預香港事務的平台。
不過,港府連番出招也引發國際關切,7月港警公布通緝名單時,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即批評,港府對在美國境內人士發出逮捕令「不可接受」,強調美國不會容忍陸方的跨境恐嚇行徑,歐盟與英國也表達過相似立場。
對此,大陸外交部駐港公署反嗆,外國政客應停止干預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港府更強調依法執法,無懼外部壓力,未來將持續打擊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無論對方身處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