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權衡加薩戰後路線 美媒分析四種可能走向

歷經兩屆美國政府、埃及與卡達多方斡旋,以色列與哈瑪斯對戰爭終局的構想依然南轅北轍,停火談判形同破局。圖為去年以軍在加薩的軍事行動。圖/取自新華社
歷經兩屆美國政府、埃及與卡達多方斡旋,以色列與哈瑪斯對戰爭終局的構想依然南轅北轍,停火談判形同破局。圖為去年以軍在加薩的軍事行動。圖/取自新華社

儘管以色列已重創中東多個敵對勢力,仍未成功救回遭哈瑪斯挾持的加薩人質。哈瑪斯雖遭重擊、軍力幾近瓦解,卻仍持續發動游擊戰;加薩地區則在戰火中化為廢墟,專家警告當地正滑向飢荒邊緣。歷經兩屆美國政府、埃及與卡達多方斡旋,以色列與哈瑪斯對戰爭終局的構想依然南轅北轍,停火談判形同破局。如今戰事恐將陷入無止境的拉鋸,對兩百萬名加薩居民、以色列人質與其家屬而言,代價難以想像。

面對外界憂心加薩戰後將走向何方,美聯社分析了四種可能走向:

全面重新佔領加薩

近日來,以色列媒體頻頻報導,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可能下令全面重新佔領加薩,這將是以色列自二十年前撤出當地士兵與居民以來首次。預計他將於7日晚間召集安全內閣會議,可能正式做出決定。

這項行動意味著以軍將派遣地面部隊進入目前尚未被完全摧毀的地區,這些區域大約佔加薩25%,是大多數居民逃難後的避難所,包括位於沿海的穆瓦西(Muwasi)流離失所者營地。

此舉勢必造成更多巴勒斯坦人死亡與大規模流離失所,也將使剩餘約20名存活人質面臨極大風險。此外,以色列若完全掌控加薩,依據國際法將負有提供安全與基本生活保障的義務。

重佔加薩將引發國際社會強烈譴責,進一步孤立以色列與美國。以國內部也出現反對聲浪,包括擔憂人質安危的人質家屬組織及曾任職的安全高層,警告此舉恐陷入泥淖。

然而,納坦雅胡的極右翼執政夥伴則強力支持該方案,他們長期主張重新征服加薩、將大量居民遷往他國,並重建猶太人屯墾區。

國際版停火協議

哈瑪斯曾表示,願以釋放全部人質,交換以色列釋放巴勒斯坦囚犯、全面撤出加薩並實現永久停火。

這些訴求在一年多前獲得拜登(Joe Biden)政府與聯合國安理會支持,並在2025年1月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斡旋下,促成六周停火、釋放25名存活人質及歸還8具人質遺體,並大規模開放人道援助。

原本雙方應在停火期間談判持久協議,但以色列在3月結束停火,改以要求再度達成短期協議,與釋放部分人質為訴求。以色列憂心,一旦撤離,哈瑪斯仍可能在未握實權下重建軍力與影響力,為未來再度發動如2023年10月7日的突襲鋪路。

納坦雅胡亦擔心,若接受哈瑪斯要求,其極右翼聯盟恐推翻政府,導致長達近16年的執政終結,使他更易遭遇腐敗指控與針對2023年攻擊事件的安全疏失調查。

 

 

以色列版停火方案

納坦雅胡表明,唯有在所有人質獲釋且哈瑪斯遭殲滅或繳械流亡後,他才會結束戰爭。即便如此,他仍主張透過「自願移民」計劃,讓加薩大量人口遷往他國。此一構想被巴勒斯坦與多數國際社會視為違反國際法的強迫驅逐。

納坦雅胡表示,若哈瑪斯願釋放部分人質與遺體,以色列可考慮短暫停火,並作為換取巴勒斯坦囚犯、人道援助與部隊部分撤離的條件。之後再就終戰展開談判,前提是哈瑪斯須解除武裝。

哈瑪斯則表明,願將權力交給其他巴勒斯坦派系,但只要以色列佔領巴勒斯坦未來建國的領土,就不會繳械。該組織並要求保證以色列不會如3月般再度重啟戰火。雖然升高軍事攻勢或可逼使哈瑪斯讓步,但該組織已在加薩損失數千名戰士及多數高層,控制區域也大幅縮小。而哈瑪斯的主要盟友伊朗與真主黨亦遭重創。

剩餘人質成為哈瑪斯最後的談判籌碼,加上其殉道文化根深柢固,使戰爭難以輕易終止。

陷入無止境戰火

戰爭也可能如目前狀況般持續下去。以色列每日空襲加薩各地,雖聲稱鎖定武裝分子,卻屢次造成平民與兒童傷亡;哈瑪斯則持續進行低強度突擊,偶爾擊斃以軍士兵。外界若能進一步促成糧食進入,或可緩解飢荒,改善人道援助安全分配。

人質可能在哈瑪斯手中被囚數月乃至數年。以色列將於2026年10月舉行大選(或更早),即使納坦雅胡維繫執政聯盟,亦可能產生新領導層。

最終走向很大程度將取決於美國總統川普。他一方面持續提供關鍵軍事與外交支持,另一方面也展現過對納坦雅胡的影響力,如6月成功斡旋以色列與伊朗結束歷時12日的戰爭。

川普表示希望結束加薩戰爭並讓人質返家,但迄今未對以色列施加公開壓力,顯然也已接受以色列當局對停火條件的詮釋。

5日當被問及是否支持以色列重新佔領加薩時,川普回應:「這基本上取決於以色列。」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