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之前,棉花還未在中原普及,炭火和柔軟的棉被更是奢侈品。在這種情況下,古人是如何對抗嚴寒、度過寒冬?漢代宮殿里就出現了名為「火牆」的結構,這在某種程度上就如同現代的空調系統。
漢武帝又在火牆的基礎上加裝了金屬製的暖氣管道,管道可以有效傳導熱量,防止熱量在牆體內部流失,管道還延伸到御床和貴妃的寢宮之下,直接為皇室送去熱流。
在兩千年前,皇宮的取暖系統已經做到了管道暖氣的地步,離現在使用的水暖和蒸汽暖氣也只差在熱媒介的選擇。
古代達官貴人也會使用一些便攜式的取暖器具,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暖爐」。宋代出現了一種只有巴掌大小的迷你暖爐,就是後來流傳甚廣的「手爐」。手爐個頭極小,十分便於攜帶。
動物皮毛製成的衣物一直深受歡迎的保暖品,尤其是貂皮裘服,更是成為身份和地位的奢侈品。昂貴的貂皮裘服也屢見不鮮。比如杜甫的名句「五花馬千金裘」這件「千金裘」就是用價值千金的貂皮做成。
平民百姓們穿的皮草裘服,大多采用比較粗糙的獸皮,如鹿皮、狗皮等。有的地方老百姓過冬時連這些獸皮裘服也難以獲得,只能穿柳絮棉衣,在破舊的褥子上凍得瑟瑟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