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專欄】中國大陸封鎖台灣危機:新加坡成撤僑生命線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2025年,一場模擬中國大陸對台灣實施軍事封鎖的戰爭推演在新加坡舉行,揭示了東南亞國家在危機中撤僑的挑戰與新加坡的關鍵角色。據據路透社(Reuters)駐香港記者葛瑞格·托羅德(Greg Torode)、路透社台灣分社社長班·布蘭查德(Ben Blanchard)與路透社資深記者李亦謀(Yimou Lee)於8月8日在《路透社》的文章,這場推演不僅凸顯台灣地緣政治的敏感性,也顯示新加坡在區域安全中的獨特地位。隨著大陸軍事行動加劇,台灣成為亞太地區的衝突焦點,模擬情境為各國應對潛在危機提供了重要啟示。本文將深入探討這場推演的背景、過程與啟示,分析新加坡如何成為撤僑生命線,以及其在台海危機中的戰略意義。

模擬封鎖的背景與撤僑挑戰

2025年4月,新加坡一間酒店內,來自亞太地區的40位現任與前任官員、軍官及學者參與了一場戰爭推演,模擬大陸對台灣實施海空封鎖的情景。推演假設大陸軍事行動導致台灣被孤立,近100萬外籍人士受困,其中東南亞國民佔94%,主要來自印尼、越南和菲律賓。撤離這些國民成為各國的首要任務,但封鎖使得海空通道受阻,撤僑行動面臨極大挑戰。

這場推演並非基於官方政策,而是參考至少九個國家的既有立場,包括新加坡、大陸、台灣、美國、印尼、越南和菲律賓。參與者扮演各國外交與國防部長,模擬危機中的決策過程。推演顯示,東南亞國家試圖通過東協(ASEAN)協調行動,但進展緩慢,凸顯區域合作在危機中的局限性。

大陸對台灣的軍事壓力近年持續升級,多次環島軍演被視為封鎖的前奏。根據國際法,封鎖被視為戰爭行為,可能引發美國等國干預,進一步加劇區域緊張。推演的假設情境反映了當前地緣政治的現實,也為各國應對潛在衝突提供了思考框架。

新加坡在撤僑中的關鍵角色

在推演中,隨著時間推移,撤僑行動陷入僵局。東南亞國家試圖與模擬的大陸、美國和日本代表協商,尋求特殊通道,但成效有限。最終,新加坡的介入打破僵局。憑藉其在台灣的軍事存在與訓練設施,新加坡得以動用機場和飛機,提出協助其他東南亞國家撤僑的方案。

新加坡自1975年起在台灣進行軍事訓練,代號「星光計畫」(Project Starlight),每年輪換多達3000名步兵與特種部隊,利用台灣南部的山地與叢林環境模擬馬來半島戰場。這種長期合作使新加坡在台灣擁有獨特的後勤優勢。推演中,新加坡利用這些資源,成功為撤僑行動提供解決方案,顯示其在危機中的靈活性與影響力。

然而,推演未詳細探討新加坡如何與大陸達成撤僑協議,也未明確撤離路線的具體操作。這反映了現實中台海危機的複雜性,任何撤僑行動都需要與大陸協商,並在軍事與外交間取得微妙平衡。

地緣政治中的新加坡定位

新加坡作為金融與航運中心,在亞太地區扮演多重角色。它既是美國海軍與偵察機的重要駐地,也與大陸保持緊密的經濟與文化聯繫。這種平衡外交使新加坡在台海危機中成為關鍵的中介者。然而,其在台灣的軍事存在也帶來風險。一旦衝突爆發,新加坡在台部隊可能被困,或成為大陸施壓的籌碼。

大陸長期反對新加坡在台灣的軍事訓練,但新加坡堅持維持這一安排,部分原因是改變現狀可能打破台海的戰略平衡。推演顯示,新加坡的軍事存在不僅是其國防策略的一部分,也為區域撤僑行動提供了應對基礎。相較於其他東南亞國家,新加坡在台灣的長期關係使其在危機中更具行動能力。

相比之下,其他東南亞國家如印尼與越南在台灣的非官方聯繫較弱,撤僑能力有限。菲律賓因地理接近及在台國民數量,近年開始與台灣建立非正式關係,但仍不足以應對大規模危機。這凸顯新加坡在區域安全中的獨特地位。

東南亞撤僑的應對困境

東南亞國家在台海危機中的首要任務是確保國民安全,但推演顯示,撤僑行動面臨多重挑戰。首先,東南亞國家的軍事與後勤能力有限,難以獨立應對封鎖。其次,東協的決策機制依賴共識,難以在危機中快速行動。最後,與大陸的協商充滿變數,任何撤僑協議都需要考慮外交後果。

推演中,東南亞國家的撤僑希望最終依賴新加坡,凸顯區域內資源與能力的差異。學者指出,東南亞國家應加強與台灣的非官方聯繫,建立危機應對的後勤與情報網絡。菲律賓已表示擁有台海危機的應急計畫,但具體細節尚未公開,其他國家則顯得準備不足。

大陸在危機中的立場也至關重要。若希望維持與東南亞的友好關係,大陸可能傾向於允許撤僑,以避免區域國家倒向美國。這為東南亞國家提供了談判空間,但也考驗其外交智慧。

這場模擬大陸封鎖台灣的推演揭示了新加坡在區域撤僑行動中的關鍵角色,其在台灣的軍事存在成為撤僑的生命線。隨著台海緊張局勢加劇,東南亞國家需重新審視其應對策略,加強與台灣的非官方聯繫,並提升區域合作的效率。新加坡的成功經驗顯示,長期關係與後勤準備是危機應對的關鍵。然而,台海危機的複雜性意味著任何撤僑行動都需在軍事、外交與地緣政治間尋求平衡。未來,各國如何應對這一挑戰,將決定區域穩定的走向。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