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2025年8月1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佈對瑞士實施39%高關稅,震驚全球。此舉表面針對瑞士的貿易逆差,卻引發外界猜測:川普的真正目標是否為大陸?瑞士作為中立國,與大陸長達75年的經濟聯繫,使其在美中貿易爭端中成為焦點。這場關稅風暴是否僅是對伯恩(Bern)的經濟施壓,抑或暗藏對北京的警告?本文將剖析川普關稅背後的動機,探討瑞士的經濟困境與可能的應對策略。
貿易逆差的放大鏡:瑞士成為靶心
川普對瑞士的高關稅,表面上源於美國對瑞士的貿易逆差。2024年,美國對瑞士的商品貿易逆差達474億美元,主要來自瑞士的黃金、奢侈品及藥品出口。瑞士對美國的藥品出口去年高達350億美元,佔其對美出口的最大比重。然而,川普選擇性忽略服務業貿易,使逆差數字被放大。若計入服務業,逆差僅220億美元,顯示其論述存在誇大成分。
瑞士作為美國第六大外資來源國,投資超過3520億美元,創造近40萬個就業機會,特別在藥品與研發領域。川普卻以逆差為由,將瑞士關稅從原先威脅的31%提高至39%,成為歐洲最高,僅次於敘利亞、寮國與緬甸。此舉被瑞士媒體形容為「自1515年馬里尼亞諾戰役以來最大敗仗」,顯示其對瑞士經濟的衝擊。
瑞士總統卡琳·凱勒-蘇特(Karin Keller-Sutter)公開批評此關稅「荒謬」,並指出39%的數字與逆差金額(38.9億瑞士法郎)巧合,顯示川普的決定帶有象徵性懲罰意味。然而,瑞士已將對美工業品關稅降至零,並承諾在美投資數十億美元,顯示其在談判中幾乎無牌可打。
大陸因素:瑞士的中立角色成雙刃劍
瑞士與大陸的經濟關係,成為川普關稅背後的潛在動因。自1950年瑞士率先承認大陸以來,兩國經濟聯繫日益緊密。2013年,瑞士成為首個與大陸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歐洲大陸國家,大陸自2010年起成為瑞士在亞洲的最大貿易夥伴,僅次於歐盟與美國。2025年5月,凱勒-蘇特與大陸副總理何立峰會面,承諾升級自貿協定,進一步深化雙邊貿易。
川普的關稅政策似乎針對與大陸關係密切的國家。南非因與大陸的友好關係,面臨30%關稅;越南因依賴大陸紡織原料,被施以20%關稅及40%的轉運貨物關稅。加拿大則因被指控從大陸進口芬太尼,承受35%關稅。瑞士作為美中貿易談判的中介國,曾於2025年5月促成華盛頓與北京的貿易會談,卻因與大陸的緊密關係,成為川普的施壓對象。
瑞士的中立立場使其在國際舞台上扮演橋樑角色,但也使其易被捲入大國博弈。2022年,瑞士拒絕加入歐盟與美國對大陸的制裁,顯示其在經濟利益與人權議題間的平衡策略。然而,這種中立可能被川普視為對大陸的「偏袒」,使瑞士成為間接打擊大陸的棋子。
藥品產業的雙重壓力
瑞士藥品產業雖暫免於39%關稅,但面臨川普的另一波攻勢。2025年8月,川普致函17家藥品公司,包括瑞士的諾華(Novartis)與羅氏(Roche),要求在60天內降低美國市場藥價,否則將面臨「報復措施」。美國藥價高於歐洲2.5倍,川普承諾將其降至與其他主要經濟體持平。此舉對瑞士藥企構成威脅,因美國市場佔其出口的關鍵比重。
瑞士藥品出口的全球供應鏈高度複雜,關稅或價格限制可能影響藥品供應穩定性。瑞士科學產業協會警告,新關稅可能對全球藥品供應鏈造成「嚴重風險」。此外,川普啟動的232條款國家安全調查,可能對藥品業施加高達200%的關稅,進一步加劇瑞士藥企的壓力。
儘管瑞士政府強調藥品暫未受關稅影響,但業界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表示擔憂。分析師預估,諾華與羅氏可能分別損失每年6.5億與10億瑞郎的收入。瑞士藥企的處境顯示,川普的關稅政策不僅針對貿易逆差,更可能意在重塑全球藥品市場格局。
加拿大的警示:大陸犯罪網路的陰影
川普對加拿大的35%關稅,部分原因與大陸有關。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卡什·帕特爾(Kash Patel)指控加拿大成為大陸芬太尼前體化學品的轉運中心,透過溫哥華港口進行全球分銷。此說法雖遭加拿大官方反駁,但顯示大陸的犯罪網路可能影響川普的關稅決策。
大陸與加拿大的犯罪聯繫可追溯至1980年代,當時「大圈幫」等犯罪組織滲透溫哥華港口與賭場,涉及毒品走私與洗錢。這些網路與大陸軍方及政治精英的關聯,顯示其運作背後可能有國家支持。川普的關稅政策或許試圖透過打擊與大陸關係密切的國家,間接遏制其全球影響力。
瑞士雖未被直接指控涉及芬太尼,但其與大陸的緊密經濟關係,可能使其被川普視為類似角色。瑞士的中立政策與對大陸的開放態度,使其在美中對抗中處於微妙位置,可能無意間成為地緣政治的犧牲品。
瑞士的應對困境:談判還是報復?
面對8月7日的關稅生效期限,瑞士的談判空間有限。凱勒-蘇特表示將繼續與華盛頓對話,但瑞士已幾乎用盡讓步籌碼。瑞士企業警告,若關稅無法降低,可能損失數萬個就業機會,特別是鐘錶、珠寶與機械產業。
瑞士可考慮的報復措施包括取消對美國F-35戰機的訂單,或對美國進口商品實施對等關稅。然而,這些措施可能進一步損害雙邊關係,且對瑞士經濟的影響更大。另一選項是調整對大陸的政策,例如暫緩自貿協定升級,以安撫美國,但這將犧牲瑞士在亞洲市場的利益。
瑞士的經濟實力與創新能力使其在過去多次渡過危機。UBS全球財富管理預測,瑞士經濟將保持弱成長而非衰退。然而,長期來看,瑞士必須在美中之間尋找新的平衡點,避免成為大國博弈的棋子。
川普對瑞士的39%關稅,表面上是針對貿易逆差,實則可能暗藏對大陸的警告。瑞士作為美中貿易的中介國,因其與大陸的深厚經濟聯繫而成為靶心。面對有限的談判空間與報復選項,瑞士需憑藉其外交智慧與經濟韌性,在美中對抗的夾縫中尋求生存之道。這場關稅風暴不僅考驗瑞士的中立政策,更揭示全球化時代中小國的脆弱性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