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專欄】兆元國防預算效應  診斷錯誤投錯藥方

賴清德總統投書《華盛頓郵報》揭露1.25兆國防追加預算,並親上火線說明。圖/取自賴清德臉書
賴清德總統投書《華盛頓郵報》揭露1.25兆國防追加預算,並親上火線說明。圖/取自賴清德臉書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賴清德總統今天召開記者會宣佈高達1.25兆新臺幣之國防特別追加預算案,其實此項訊息已經提早透過賴清德總統親自署名,投書《華盛頓郵報》公開揭露。當消息早已曝光之後,賴清德總統再召開記者會,向臺灣社會說明;平心而論就先後次序來說,先告知外人再向台灣民眾說明,難道總統的頭家不能夠率先知道,被告知的次序還要排在外國媒體之後,實在讓人覺得相當遺憾。

針對賴清德總統此項政策宣示以及預算宣告,其實必須考慮三個方面所可能產生效應,其中包括對臺灣鄉親所可能產生的政治效應、對國際社會所可能產生的經濟效應以及對中國大陸所可能產生的嚇阻效應。論起國防與整建軍備這個事情,有錢不是萬能,但是沒錢卻是萬萬不能;不過再怎麼慷慨將銀子砸下去,未見得都能夠收到預期效應。因此前述三個效應,才是我們評估投入這麼高額軍事預算,評估成本效益,到底划不划得來真正關鍵。

首先必須提醒,綠營執政以來,對於國防軍事預算向來都是出手大方,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感受到高度威脅,而產生高度威脅感的原因,就源於兩岸關係不睦政治矛盾激化所致。如今再度投入高額國防預算,積極整建軍備,假如能夠獲得國人正面回應,並且肯定綠營執政,對於執政者而言,這個大筆預算當然是划得來。

但是臺灣社會對於永無休止地投入軍事預算,早就浮現負面聲浪,對於許多軍事投資案,各項質疑與指控不斷。當初綠營將立法院審議國防預算,當作國家忠誠度指標,並且針對認真審議預算委員,發動各種政治攻訐,但經過選戰檢驗,顯然臺灣鄉親對於綠營指控並不買帳。如今再度投入大量國防軍事追加預算,最後能否順利刺激選舉票房,還是適得其反,最後造成喪失執政地位,確實值得思考。

其次就要談到對國際社會所可能產生的經濟效應;臺灣若要維持經濟景氣繁榮穩定,就必須積極維繫對外貿易,同時更要吸引外資流入,產生就業機會。但是對於國際社會產業經營者來說,穩定安全社會環境,不虞戰爭衝突風險,確實是投資評估優先要項。就此點來說,投入如此高之國防追加預算,實在非常有可能弄巧成拙,讓臺灣投資風險係數無端升高,等到投資人與臺灣鄉親受到影響後,對綠營選舉票房更可能產生負面打擊。

最後就要談到對中國大陸的嚇阻效應;平心而論,就算是戰略白癡都知道臺北無法與北京展開軍備競賽。在國防軍費上加碼,完全無法對中國大陸決策體系產生任何戰略嚇阻效應,假若臺北認為砸下1.25兆新臺幣可以讓解放軍不敢來犯,北京更可以砸下5.21兆人民幣宣示決心。

國軍面對艱難戰略環境與嚴峻挑戰,專業人員大量流失是最關鍵問題,許多問題都不是靠砸銀子能夠解決,賴清德政府提出如此高額國防追加預算案,在相當程度上,其實是診斷錯誤更是投錯藥方。最重要的是不論增加多少國防預算,假如不去認真的化解危機溝通對話,最後還是會困在那個死胡同中。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