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金門與廈門的金廈大橋卡關多年,大陸國台辦經濟局長彭慶恩26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時表示,近日有40多位金門鄉親首次組團,前往大橋廈門段工地近距離參訪。他說,大橋完工後,可透過橋體管道向金門輸送水、電、燃氣,也能增加廈金往來通道,呼籲民進黨當局「停止政治算計」,支持大橋早日建成通車。
彭慶恩指出,金廈大橋自廈門本島北端起出,經翔安,再跨海銜接金門,部分段落已於去年動工。金門團於11月中旬登上施工棧橋後,對工程進度與未來效益皆表示期待,認為將有助於兩地朝「同城生活圈」推進。他並稱,「金門鄉親的心聲反映出民生需求」,再次要求台灣方面回應地方意願。
金門縣府過去即多次提出「新三通」構想,包括通水、通電與通橋,視大橋為突破離島發展瓶頸的重要工程。金門縣長陳福海也在先前活動中說,大橋若能附掛水、電、瓦斯管線,將使金門民生保障更為穩定。
金門民眾目前已使用由福建供應的自來水,地方因此期待能同步解決電力與能源問題。地方議會亦多次表態支持,認為大橋可帶動觀光、就學、就醫與物流,提升整體競爭力。
早在2008年,我行政院曾到金門勘查預定起點,並提出連接大嶝島的「金嶝大橋」初步規畫,但因兩岸情勢變化而未有具體進展。如今,大陸端工程正式推動,使這項構想再度引發外界關注。
不過,這座大橋自提出以來便屢遭爭議。國安系統擔憂,大橋涉及水、電能源交換,將加深金門對大陸依賴;一旦通車,不論平時執法、緊急救援或戰時狀況,都可能出現邊界管理與安全風險。中央各部會過去多次表示,目前並無與大陸共同興建金廈大橋的規畫,也未授權金門自行推動跨境基礎建設。
樹德科技大學通識學院暨經管所副教授吳建德認為,不過是一座橋梁,大陸能透過這橋梁把台灣怎樣嗎?民進黨政府應持開放態度,早日完成這座攸關民生、兩岸的大橋,別讓橋梁的興建進度一拖再拖。台灣一些建設都是因為政治問題而延宕,導致建設成本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