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炫/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
民進黨立委林岱樺,先前因涉嫌詐領助理費遭檢調起訴,經過黨內廉政會展開調查,最新傳出最終沒有做出決議對她停權,但媒體又爆料她與負責操盤其高雄市長初選的通法寺住持釋煌智關係曖昧,林辦認為這是特定暗黑勢力結合檢調與媒體,以不明的資料,對女性政治工作者進行羞辱式的人格毀滅戰,既惡質且兇狠。林岱樺對此仍不畏風雨,堅持繼續參與高雄市長初選,她再次強調自己民調第一,自然不會主動退選,林岱樺的意志是否能戰勝暗黑勢力,引發各方關注。
林岱樺重申:「走高雄的路,講人民的話」,此一口號已經成為選戰的核心訴求,儘管過去捲入涉嫌詐領助理費、公益侵占以及背信等重大指控,她仍毅然選擇參選到底。不僅如此,這場司法風暴還衍生出黨內對她是否停權爭議,暗黑勢力爆料她與住持有曖昧關係的煙霧彈,顯示高雄市長初選既凶狠又惡質,這已經不是正常的黨內派系角力的「茶壺風暴」,而是民進黨在大罷免失利後,如何維持黨內聲勢與選戰優勢的政治試煉。
民進黨中央廉政會於7月30日召開會議做出「暫不處分」決定,待林岱樺補足資料再做裁判,明言不會拖到一審結果出爐再行決議,加上國內司法制度採取無罪推定原則,起訴並不等同有罪,除非已有明確判決。顯然,黨中央沒在判決前就啟動停權,林岱樺已經躲過未審先判的政治追殺。
林岱樺取得彈性維持參選資格的入場券,黨紀規範並未剝奪她的初選門票,停權通常針對已被判決確定或行為重大損害黨譽,才會啟動程序進行,若是單純因起訴而停權並非慣例。林岱樺若能堅持到初選過關,同時又能凝聚黨內支持,這種翻轉氣勢的人設操作,反而可以成為這場政治博弈的最大贏家。
林岱樺因涉案激發黨內支持群眾矛盾,導致正反支持聲浪此起彼落,檢調今年2月沒有證據卻已搶先開辦,一度引發黨內協調與派系內鬥浮上檯面,陷入押人取供疑雲。然而,她在過程中仍未遭到黨中央全面壓制停權,反而透過公開回應與對外釋疑,從大聲疾呼司法「干預初選」,再到黨主席賴清德震怒後對外「公開道歉」,顯然已經暫時挺過黨內風暴,也為自己取得黨內初選的喘息空間。
顯然,民進黨中央有更高層的協調機制啟動,賴清德並未選擇公開施壓,而以技術程序原則處理,才讓輿論焦點有所緩和,使得原本可能破局的內部風暴,逐漸降溫得以轉圜。林岱樺取得更多整合契機與反擊策略,也與過去民進黨處理派系衝突的「時間拉抬」策略一致,有助於她緩和緊張態勢,重新找回選戰主軸,搭上726大罷免後黨內戰略轉向可能性,有效淡化許智傑、邱議瑩等派系爭奪2026高雄市長初選的氣焰。
賴清德在730中常會檢討726罷免慘敗,會中林岱華所屬的正國會齊聲高喊「戰到最後一刻」輸誠挺賴,廉政會當晚討論林岱樺案結果也不做決議,似乎網開一面釋出善意,讓猶如一場公共層面的「象徵性罷免」暫告一個段落,一旦被迫退出黨內初選機制,將意味其公信基礎可能瓦解。未來,她若成功維持初選民調第一,黨內支持勢必站穩,這場危機不僅可以「過關」,也可成為強化支持者團結的催化劑,成為民進黨823大罷免若二度失利的緩衝區。
林岱樺仍在透過地方訴求,將這場試煉轉化為「政治復活」的選舉人設與媒體敘事,目前有意角逐初選的立委邱議瑩、許智傑,已分別在岡山區、左營區舉辦座談會,顯然也將戰線回防地方,作為黨中央大罷免失利後,最為需要的在地支持。林岱樺選擇不讓、不退、持續參戰,憑藉的是政黨程序暫緩、選舉節奏控制,以及將危機化為轉機的策略優勢。尤其,823大罷免的背水一戰,一旦延續726被在野黨完封的態勢,黨中央責無旁貸必須有人下台負責,黨意無法取代民意,也將成為林岱樺再起的最大底氣。
林岱樺能否真的重新再起,攸關三大關鍵變數,第一、司法進展與審理結果,若初選前有所定論,結果將會對她造成關鍵性影響。第二、民進黨內協調與支持,能否續保派系穩定,如何增進黨內整合。第三、大罷免的變奏弱化政黨支持,林岱樺先前臉書支持726大罷免,如何在823展現黨內團結又不失去主流民意,也正考驗她的政治智慧。
林岱樺的高雄市長之路,除了表達參選到底決心,也表明了是對市民承諾,正如西塞羅在《論義務》中所言:「我們並非為自己而生,而是為公共利益而活」。企圖弱化民進黨在權力操作的既視感,也不觸怒黨主席的「德意志」。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