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清/開南大學人社院公共管理碩專班專任副教授兼執行長
為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衝擊,立法院7月11日三讀通過國民黨團版本《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總計規模為5450億元,包含普發現金每人1萬元,刪除台電1000億元補助。但是,行政院卻認為普發現金違法、違憲。
不過,經過大罷免大失敗後,賴清德選擇於8月1日公告該條例,卓揆仍表示,希望行政與立法兩院尋求一個解決憲政紛爭的方式,將在適當時機提出釋憲。但美國自8月7日對我國加徵20%對等關稅,國民黨立委楊瓊瓔8月12日詢問,依照賴總統公告的特別條例,10月底以前必須要普發現金,行政院是否如期執行?卓揆坦言,依照財政單位過去的經驗,趕在10月底前發放是有困難。行政院開始考慮普發,彷彿在瞬間立法院通過又變成不違反憲法,舉債也不再是問題了,而且重點已經轉向要設法「解決憲法紛爭」。其結果反而顯示當前的立法院,在野黨在因應危機、解決問題的識見與能力,明顯要優於行政院、執政黨,而更為貼近時下的民意與底層心聲。
大罷免失敗後決定普發現金1萬 但拖拖拉拉
行政院隨即於8月14日改弦易轍,通過該條例修正草案。整體匡列經費上限調高,從5450億元至5900億元,其中2350億元用作普發現金財源,另增加10億元用作普發現金相關經費。由於面對台美關稅挑戰,對產業強化支持,以及近來風災後的重建工作,修正案也擴大條例適用範圍,除了產業支持、國土安全韌性、社會支持、普發現金,特別新增「強化電力系統」,其經費上限自5450億元提高至5900億元。其中將先編5700億元特別預算,並將200億元額度彈性視各產業需求。行政院院會通過該條例的修正草案,卻將原先普發現金「114年10月31日前執行完畢」等文字,修改成「依本條例編列之特別預算公布後1個月內開始執行發放作業,並於7個月內發放完畢」。由行政院提出修正條例,如今將球丟到立法院。
但是,對比於原先國民黨主張在今年10月底前發放完畢,目的就是希望能儘快紓解民眾經濟壓力,然而執政黨卻將時程延後至特別預算公布後1個月內開始發放,並於7個月內完成。行政院會對此修正案的文字修訂,不僅更動了對於普發現金的時程安排,更是顯示執政黨缺乏效率與決斷力,仍然未能充分考量民眾的需求與期待。選擇以繁瑣的程序和冗長的時程來推遲發放,這無疑拖慢了政策的實施速度;此種安排可能導致執行過程中的效率低落與資源浪費,也可能讓政策成為空有其表的政治手段,而非真正解決民生問題的實際措施。不僅無法達成快速援助的初衷,也只會讓民眾對政府的執行力感到失望,也可能讓民眾對政策的實際效益產生質疑。
114年總預算追加把被刪減的又重新編入死不悔改
於此同時,行政院於8月14日通過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追加預算案,其中包括中選會辦理罷免及公投15.4億元。立委黃國昌接受媒體聯訪時,被問到怎麼看待政院通過追加預算案,其中中選會辦理公投、罷免就追加15.4億預算?黃國昌指出,卓榮泰最近這段時間,把過去已經被立法院刪掉的預算,又企圖以特別預算的方式來魚目混珠、瞞天過海。
但是,第一波大罷免才以全面失敗告終。面對2024年選舉之後,所形成的朝小野大局面,大罷免的發起主要目的為罷免各地民選公職人員,對象涵蓋數十名立法委員及地方公職人員,事涉國民黨、民進黨、民眾黨三大政黨,儼然是台灣政治史上規模最大的罷免浪潮。可是,後來在併案的罷免投票中,第一波包括24名國民黨籍立委罷免案以及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共25人均遭否決,立法院席次與縣市長執政版圖維持原狀。第一波罷免投票的全面否決,既是台灣公民社會對於賴政府與執政的民進黨投下了不信任投票。儘管林右昌亦為此請辭民進黨秘書長職務。值得注意的是,罷免國民黨立委顏寬恒團體「中二解顏」總部日前開幕,立委邱鎮軍在質詢時質疑衛福部政務次長林靜儀現身力挺。
綜上,呼籲執政黨重新審視此修正案,應以民眾需求為優先,簡化程序、加速執行,以確保政策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效果,而非淪為拖延與推諉的代名詞。尤其在當前經濟情勢不穩、物價上漲的情況下,許多家庭急需現金支持來應對生活壓力,更無法及時紓解經濟壓力,更引發是否反映了執政黨其對基層民眾需求漠視的質疑。
同時,賴總統及內閣近來民調嚴重下滑,執政黨更應深思的是當前民心之所向者,係以經濟民生為主。特別是時當川普關稅談判稅率即將衝擊本土產業,值此並應有效制定短期與長期的各種社會經濟的應對策略;長期來看,政府更應鼓勵企業提升產品競爭力,推動產業轉型與升級,並加強國內供應鏈的韌性。若捨此徑,前此第一波大罷免的失敗不僅是一次選舉事件,它已在政治、社會及未來選舉的影響上都有深遠意義,並影響台灣未來的政治格局,執政黨更必須重新思考其政策及與選民的關係。民主政治以民意、法治、多數為依歸的鐵則,不斷的罷免運動的失敗可能加深台灣社會的分歧,支持與反對民進黨的群體之間的對立可能更加明顯。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