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俄宣傳組織暗中製造假新聞 冒充美媒發起資訊戰

一個親俄宣傳組織正藉重大新聞事件散布假訊息,假冒知名媒體、非營利組織與政府機構的名義操作。圖為示意,圖/由ChatGPT生成
一個親俄宣傳組織正藉重大新聞事件散布假訊息,假冒知名媒體、非營利組織與政府機構的名義操作。圖為示意,圖/由ChatGPT生成

一個親俄宣傳組織正藉重大新聞事件散布假訊息,假冒知名媒體、非營利組織與政府機構的名義操作。假訊息追蹤機構NewsGuard表示,這場行動自2022年起已被微軟威脅分析中心(Microsoft Threat Analysis Center)鎖定,並將該組織代號為「風暴-1679」(Storm-1679)。這個組織專門在重大事件發生時製造假新聞,曾冒充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英國廣播公司(BBC)與Politico等媒體。專家指出,只要一年內有一、兩支假影片爆紅,就足以支撐其持續運作。

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導,今年,「風暴-1679」集中在網路上大量散播有關德國聯邦選舉與摩爾多瓦國會選舉的假內容,也企圖在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15日會晤前植入關於烏克蘭戰爭的假敘事。

NewsGuard的人工智慧與外國影響力編輯薩德基(McKenzie Sadeghi)表示,自2024年初以來,該團體持續以仿冒媒體的影片形式「大規模散播親克里姆林宮內容」。她說:「只要一年當中有一兩支假影片爆紅,那麼其他影片就值得製作。」

專家指出,雖然俄羅斯網路影響力行動已存在多年,但AI的發展讓人們更難辨別真假。微軟威脅分析中心指出,「風暴-1679」在2024年開發出一種新技術,將影片與AI生成的名人或專家聲音相結合。舉例來說,2024年巴黎奧運前,就出現一支假紀錄片系列,掛上串流平台Netflix標誌,並用AI生成的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聲音旁白。同年12月,該團體還冒充記者、教授與執法單位製作假影片,用以散播對北約國家與烏克蘭的不信任。

華府智庫「民主防衛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研究員史特拉德納(Ivana Stradner)形容:「他們就像是把義大利麵丟到牆上,看能黏住多少。」意指隨便散播假訊息,只要有幾個奏效就達到目的。

薩德基指出,「時間點與新聞週期」包括選舉、體育賽事或戰爭等事件,是這個組織操作的關鍵。「通常會在某個特定新聞事件爆發時掀起一波假訊息攻勢。」雖然大部分影片很快就被揭穿,但偶爾仍能掀起波瀾。例如今年2月,他們製作了一支假冒E! News的影片,聲稱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支付名人前往烏克蘭。該影片在被證實偽造之前,已被川普小兒子小川普(Donald Trump Jr.)與馬斯克(Elon Musk)分享,觸及數百萬粉絲。

E! News其後告訴路透社,該影片並非出自官方。BBC發言人也表示,知道「風暴-1679」曾冒充BBC新聞與其記者,並提醒大眾確認任何內容是否真的出現在BBC平台。至於ABC新聞、E! News與Netflix,則未回應置評。

隨著假訊息行動規模擴大、AI工具持續進步,川普政府已縮減聯邦部門在打擊假訊息上的投入。今年稍早,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關閉國務院主要負責打擊外國假訊息的部門「全球參與中心」(Global Engagement Center)。他批評該單位浪費數百萬美元,「積極壓制與審查本應服務的美國人民聲音」。美國國土安全部轄下的網路安全暨基礎設施安全局(CISA)也終止針對國內選舉相關假訊息的應對工作。史特拉德納直言:「華府縮減訊息戰努力,對普丁而言簡直是美夢成真。」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