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考慮推動持股換補助 鎖定獲《晶片法案》資金晶片廠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圖)近來積極推動「持股換補助」構想,而川普也表達支持。圖/翻攝自Bloomberg Television YouTube頻道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圖)近來積極推動「持股換補助」構想,而川普也表達支持。圖/翻攝自Bloomberg Television YouTube頻道

兩名消息人士透露,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正研議,除了英特爾(Intel)之外,是否也能在補助之外,入股其他同樣獲得《晶片法案》(CHIPS Act)資金的晶片製造商,包括美光(Micron)、台積電(TSMC)及三星(Samsung)。這項構想凸顯川普政府正試圖把拜登(Joe Biden)時代的「直接補助」模式轉換為「持股換補助」。白宮則強調,無論是從國安還是經濟角度來看,這都是前所未有的創新做法。

路透報導,熟悉情況的一名白宮官員與一名知情人士表示,這項構想是對先前「以現金補助換取英特爾股份」計劃的延伸。盧特尼克正探討,美國是否能在補助之外,持有美光、台積電、三星等企業的部分股權。目前大部分資金尚未發放。

除了英特爾之外,美光是《晶片法案》資金在美國境內最大的受益者。台積電拒絕評論,美光、三星及白宮也未回覆置評請求。

萊維特:商務部正敲定取得英特爾10%股權

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19日證實,盧特尼克正在推動一項與英特爾的協議,內容涉及政府持有10%股權。就在數天前,相關訊息已推升英特爾股價上漲。萊維特說:「關於這10%政府持股的協議,商務部仍在推動。我知道盧特尼克正處理細節。」她對記者說:「總統希望把美國的需要擺在首位,無論是從國安還是經濟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創新構想。」萊維特強調,這項潛在持股安排將「確保關鍵供應鏈回流美國,同時也能讓美國納稅人從中獲益」。

盧特尼克稍早在財經媒體CNBC表示,美國並不打算干預英特爾的營運,但任何此類投資都將開創先例,象徵美國對大型企業影響力進入新時代。

盧特尼克在CNBCSquawk on the Street》節目中說:「我們的資金應該換來股權。拜登(Joe Biden)政府已經承諾這筆資金,我們會提供,而回報將是股份。」盧特尼克強調,這項安排不會讓政府擁有表決或治理權。「這不是治理權,只是把拜登政府時代的補助轉換成川普政府時代的股份,屬於美國人民的資產,但不具表決權。」

盧特尼克:晶片生產不能依賴距美國遙遠的台灣

盧特尼克強調,美國必須建立自身的晶片製造能力,「我們不能依賴距離我們9,500英里(15,289公里)、卻距離中國只有80英里(129公里)的台灣。」

盧特尼克批評說:「拜登政府基本上是把錢白白送給英特爾、台積電和其他公司。川普則把它變成:『我們要股權。如果要給錢,我們要分一杯羹。』」

過去,美國政府曾在經濟動盪與不確定時期透過入股企業,注入資金並提振市場信心。

今年稍早,川普批准日本製鐵(Nippon Steel)收購美國鋼鐵(U.S. Steel),並獲得一張「黃金股」(golden share),確保若無總統同意,企業不得削減或延後投資、將產能或工作機會移往海外,或提前關閉廠房。

兩名消息人士還說,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也參與《晶片法案》相關討論,但主導進程的是盧特尼克。商務部負責執行這項金額527億美元、正式名稱為《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的計劃,內容包括研究經費以及在美國設廠的補助。

據消息人士透露,盧特尼克近來積極推動「持股換補助」構想,而川普也表達支持。

美國商務部去年底核定補助,三星獲得47.5億美元、美光62億美元、台積電66億美元,用於在美國生產晶片。

盧特尼克今年6月曾表示,商務部正重新談判前總統拜登(Joe Biden)核定的部分補助,批評當時的補助「過於慷慨」。他同時指出,美光已提出在美國加大晶片廠投資的承諾。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