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社論】重啟核三公投  川普間接背書  

核三廠於5月17日除役,823重啟核三公投試圖翻轉台灣核電發展方向。圖/取自台電官網
核三廠於5月17日除役,823重啟核三公投試圖翻轉台灣核電發展方向。圖/取自台電官網

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在823「重啟核三」公投前夕,美國總統川普發文抨擊風力與太陽能發電是「本世紀的騙局」,雖然未提及核能發電,若考量川普於5月簽署的系列「核能復興」行政命令,從質疑風電與太陽能發電,到肯定核電,川普似乎為台灣核電公投「間接背書」。

經過5場辯論,真理愈辯愈明,《台灣民意基金會》及TVBS日前民調顯示,超過65%受訪者同意重啟核三,但民進黨依然拒絕面對科學數據與理性溝通,更與全世界主流趨勢脫節。賴清德總統硬拗,核電安全是科學問題,並非公投所能解決;經濟部長郭智輝也表示,核能安全不能靠民調,也不能靠公投決定,必須要符合賴清德提出的「2個必須」與「3個原則」,他們不但抱殘守缺,更毫無民主理念。

風力與太陽能發電  本世紀騙局

所謂的2個必須為:核安會必須依法訂定完成安全審查程序辦法;以及台電必須依照核安會訂定的辦法,進行自主安全檢查,評估有無重啟的安全條件、重啟的期程與成本,3個原則則是「核安無虞」、「核廢有解」以及「社會共識」。事實上,3個原則在辯論中都已經過充分的檢驗;2個必須暴露,民進黨擺明了要重新上演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歷史,即使公投得到多數民意支持與通過,民進黨也將抗拒落實。

在726「大罷免」全軍覆沒後,居於雙少數的民進黨與賴清德政府仍然拒絕傾聽最新民意,挾著行政權力與資源一意孤行,強行輾壓多數民眾心聲。核三廠於5月17日正式除役後,台灣進入「非核家園」,卻也代表了非核神主牌破產。再生能源發電比例現在停留在11.6%,遠遠未達目標的20%,能量不足也就罷了,過程中只見各方搶奪「光電大餅」,上千億元的利益雨露均霑,唯獨瘦了台電,苦了普羅大眾。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指控,只顧及政治正確,不考慮發電成本與效率,拖累台灣經濟與高科技競爭力。核能每度1.2元,風力與太陽能6.59與4.87元,在核二核三停機前,一年發電300億度以上,台電可節省1000億到1500億元,4年4000億到6000億元,比一年國防預算不遑多讓,而今天台電虧損4514億元,加上中油與政府承擔的虧損,超過8000億元,這些都要由全民埋單。

一場丹娜絲颱風就重創南台光電場,被吹毀的光電板遍佈海灘觸目驚心,政府只會保證「無毒」,不會造成汙染,卻束手無策;環境部長彭啟明保證9成2可以「回收」,並2周內清理完畢,結果不僅仍未清完,臨時堆置場還流出紅色液體;有業者竟將受損光電板和浮具「就地粉碎」處理,徹底拆穿「光電板回收制度完整」的謊言。

從民生、環保、健康、經濟,到最高階的國家安全,廢核、非核都給台灣帶來災難性的損害,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發表專文批判,關閉最後一個核子反應爐是台灣領袖「最荒唐的選擇」之一,台灣陷入了「核子黑暗」時代。

台灣廢核  荒唐的選擇

最令人不解的是,台灣自絕於國際「核子復興」大趨勢,在僵硬的意識形態之下,賴政府甚至選擇與美國背道而馳。川普共發布了「為國家安全部署先進核子反應爐科技」、「命令改造核能管理委員會」等五項有關核能行政命令,大幅擴張核電能量,由目前的100吉瓦(GW)擴充至2050年的400吉瓦,賴政府卻堅持非核家園。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谷立言主動建議,在核能方面,美國準備好協助引進既有及新興技術,例如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也樂意幫助台灣解決核廢料儲存的挑戰,賴政府依然置若罔聞。

美台關係一向標榜堅若磐石與理念一致,但現在台北與華府開始出現「價值落差」是個不可忽視的危險訊號,當雙方對實質議題的理念出現裂痕,會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能源政策就是明顯的例證。

川普在「真實社群」(Truth Social)發文:「任何興建並仰賴風電與太陽能發電的州,統統面臨電力與能源成本破紀錄成長。這是本世紀的大騙局!我們不會核准風電或破壞農民生計的太陽能。美國的蠢日子結束了!!!」他並引述環保署長李修頓表示,「零容忍:川普政府的環保署終止了所有充斥浪費與濫用的綠色和非法基金。」他的發文當然與台灣公投無關,但時機與內容上的巧合發人省思。

充足、穩定電力屬國家安全一環,執政者必須負責任嚴肅思考,零核電,風電與太陽能發電又成效不彰,弊端百出,面對人工智慧(AI)浪潮,「算力即國力」、「電力即國力」,台灣的能源政策必須要能因應高科技產業競爭和國家經濟發展,同時兼顧人民生活福祉。川普積極推動核能發電,同時砲轟「綠電騙局」,很可能在823發揮啟示性作用。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