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外長阿拉格奇(Abbas Araqchi)22日與法國、英國及德國外長通話,達成共識將於下周重啟核談判。這一決定出現在歐洲三國威脅若伊朗不重返談判桌,將依「快速恢復制裁」(snapback)機制重啟聯合國制裁的敏感時刻。德黑蘭則反駁歐洲無權動用該機制,同時透露已就未來合作方式與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展開討論。
綜合路透、法蘭西24(France 24)報導,德國外長瓦德普夫(Johann Wadephul)證實談判將於下周舉行,並警告若伊朗無法達成可驗證且持久的協議,以消除外界對該國核計劃的疑慮,制裁將恢復生效。他重申時間已非常有限,伊朗必須展現實質誠意。
法國外長巴洛(Jean-Noël Barrot)在X平台寫道:「我與英國外相拉米(David Lammy)、德國外長瓦德普夫以及愛沙尼亞前總理卡拉斯(Kaja Kallas)剛與伊朗外長進行一次重要通話,討論伊朗核計劃與我們正準備重新實施的制裁。」
伊朗國營媒體指出,阿拉格奇與英、法、德外長在通話中同意26日由副外長繼續會談。通話後,阿拉格奇透過即時通訊軟體Telegram發布聲明,批評歐洲三國「缺乏法律與道義資格」威脅重啟制裁,但強調談判將繼續。他在聲明中表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一如既往堅定自衛,但從未放棄外交道路,並準備接受任何能保障伊朗人民權利與利益的外交解決方案。」
他同時在聲明中淡化「快速恢復制裁」的威脅,表示伊朗將與「朋友們」討論此事,暗示包括中國和俄羅斯等大國。
歐洲三國8月8日發信警告伊朗,若無法就核問題達成「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將啟動「快速恢復制裁」。最後期限定於8月31日。多年來談判毫無進展,也讓歐洲對德黑蘭更加懷疑。
歐洲三國與美國認為,伊朗的核能計劃可能用於發展核武,違反《核不擴散條約》(NPT)。但伊朗聲稱其目的僅為民用核能。國際原子能總署則表示,伊朗距離研發核彈仍相當遙遠。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加巴德(Tulsi Gabbard)今年3月也曾在國會證詞中指出,情報單位並未發現伊朗正邁向發展核武的證據。
伊朗在6月與美國的核談判因美國與以色列在12日戰爭中轟炸伊朗核設施而中止,談判原本希望限制伊朗不斷加速的濃縮鈾計劃。此後,國際原子能總署的檢查員一直無法進入伊朗核設施,儘管總幹事葛羅西(Rafael Grossi)已強調檢查仍至關重要。
伊朗與歐洲三國上一次會談是在6月20日於日內瓦舉行,當時戰爭仍在進行,幾乎沒有進展跡象。
與歐洲的通話同時,維也納的國際原子能總署官員也與伊朗代表會面。一名接近該署的外交官告訴美聯社,這次閉門會議是延續8月11日國際原子能總署副署長阿帕羅(Massimo Aparo)訪問德黑蘭時的討論。伊朗國營電視台也證實此會議將舉行。
據伊朗官方通訊社IRNA報導,伊朗駐國際原子能總署代表22日在維也納表示,伊朗代表團與國際原子能總署官員達成共識,將在伊朗國會通過的限制合作法律框架下,討論未來的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