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紹成專欄】從823看2028 藍白整合是關鍵 

湯紹成 /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2025年的兩次大罷免最終以藍營全面固守結束,讓賴清德政府承受沉重民意壓力。展望2028年總統大選,在野若要撼動綠營的執政優勢,「藍白合」幾乎是唯一的致勝方程式,而柯文哲的角色,更是關鍵所在。

國民黨與民眾黨在選民結構上高度互補。國民黨擁有深藍基本盤與中南部派系網絡,民眾黨則受到都會青年及中間選民青睞。2024年的經驗已證明,若兩者分裂,不僅難以擊敗民進黨,還可能相互掣肘,導致雙方受挫。反之,若能在2028年成功整合,票源即可互補,並能凝聚「政黨輪替」的氛圍,對民進黨形成實質壓力。

柯文哲的重要性正在於此。2024年總統大選中,民眾黨獲得超過三百萬票,顯示他具備超越藍綠的號召力。如今因京華城與政治獻金案長期遭到羈押,反而塑造出某種「哀兵」形象,支持動能並未消失。若他在2028年能扮演藍白合的核心角色,將有機會突破民進黨的防線。然而,若藍白之間未能處理好分權與合作問題,整合就可能功敗垂成。

對執政黨而言,如何阻止藍白合,甚至挑動藍白各自內部分裂,已成賴清德的關鍵策略。可能的做法包括:透過邀請藍白人士參與聯合政府來製造分化,以及利用柯文哲尚待審的北市科、大巨蛋等案件施壓。若柯文哲日後獲釋,他勢必面臨兩難:若選擇妥協以換取特赦,恐須付出裂解藍白的代價。若堅持押寶2028翻盤,則必須維繫藍白合作,將可能再度回押,但最後仍可能獲得特赦。

美中對抗與兩岸局勢亦將深刻影響藍白合的進程。國民黨主張維持與大陸溝通,柯文哲則倡導「務實交流、降低風險」。兩者雖在細節上不盡相同,但相較於民進黨的強硬立場,至少共享「降低戰爭風險」的共同訴求。若能在此基礎上提出具體和平論述,將更能爭取中間選民與經濟務實派的支持。在以美方近日拒絕賴清德過境美國的作法觀之,兩岸平穩更符合美國的利益。

總結而言,2028年選舉的勝敗,取決於藍白能否跨越互信赤字與利益分配的難題。2026地方選舉,則將是檢驗雙方競合的試金石。柯文哲既是「第三勢力」的精神領袖,也是藍白分合的催化劑。因此,2028年不僅是藍白的考驗,更是台灣政局與兩岸未來安危的關鍵轉捩點。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