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計畫,將約20噸冷戰時期拆除核武的武器級「鈽」(plutonium)提供給美國電力公司,作為核反應爐的潛在燃料。
路透報導,此舉源自川普今年(2025年)5月簽署的行政命令,指示能源部(DOE)停止現行的鈽稀釋與處置計畫,轉而將其用於先進核能技術。能源部預計近日將公開徵求業界提案,但知情人士警告,計畫細節仍在草擬階段,可能因進一步討論而有所變動。
這批重達20噸的鈽,來自美國2000年與俄羅斯簽署的《核武禁擴散條約》(NPT,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中承諾處置的34噸武器級鈽庫存。根據草案,能源部將以低成本或免費提供鈽,但電力公司需承擔運輸、設計、建設及拆除核燃料處理設施的費用。
美國能源部目前在南卡羅來納州薩凡納河(Savannah River)、德州潘泰克斯(Pantex)及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等高度戒備的設施儲存這些鈽,其半衰期長達2.4萬年,處理需特殊防護裝備。
川普政府此舉旨在因應美國電力需求20年來首次增長,特別是人工智慧數據中心激增帶動的能源需求。能源部長萊特(Chris Wright)將此稱做「曼哈頓計畫2.0」(Manhattan Project 2.0),強調核能對能源獨立與國家安全的戰略重要性。
然而,過去類似計畫的失敗引發質疑。2000年協議原計畫將鈽轉為混合氧化物燃料(MOX)用於核電廠,但2018年川普首任政府因成本飆升至500億美元(約台幣1.5兆元)而終止該項目。相比之下,現行稀釋並儲存於新墨西哥州廢棄物隔離試驗廠(WIPP)的計畫,預估成本為200億美元(約台幣6000億元)。
此計畫引發國際媒體與核安全專家的高度關注與爭議。《耶路撒冷郵報》(Jerusalem Post)指出,川普政府將核能視為應對AI時代電力需求的優先政策,但專家擔憂其安全風險。關注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的核物理學家萊曼(Edwin Lyman)批評,轉化鈽為燃料是「瘋狂之舉」,重蹈MOX計畫失敗覆轍,恐增加核擴散風險。
美國參議員馬基(Edward J. Markey)上周五(22日)發表聲明,譴責此計畫將20噸可製造約2000枚核彈的鈽交給私人企業,等同「在Costco販賣核武」,違背美國長期禁止武器級鈽用於民用核能的政策,恐危害全球核不擴散目標。
《新聞周刊》(Newsweek)指出,計畫支持者認為,利用冷戰遺留鈽可降低處置成本並促進核能發展,但反對者警告,鈽的長期儲存與處理風險極高,且缺乏永久處置設施,美國此舉可能間接影響全球能源供應鏈,特別是俄羅斯石油進口受阻的情況下,凸顯核能政策的國際連鎖效應。
美國能源部並未正面對此回應,僅稱正依川普指示評估核燃料供應鏈策略,包括鈽的應用。批評者指出,美國核能產業長期依賴外國燃料,川普計畫雖意圖振興國內核能,但安全與成本問題未解。此計畫可能加劇美中在核能技術與AI相關能源競賽的緊張關係,同時影響美俄在核不擴散領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