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海峽1:朝野刻意淡化兩岸政策

攸關人民身家性命的兩岸議題,在選舉期間未受到重視。(QuickseeK)
攸關人民身家性命的兩岸議題,在選舉期間未受到重視。(QuickseeK)

24日藍白合確定破局後,民進黨再次執政的可能性大增,「台海情勢是否惡化」立刻成為國際媒體關注的焦點,但是,藍白綠一片靜默,與國際輿論的關心程度形成反差。

總統府11月30日公布蔡總統接受《紐約時報》專訪全文,《紐時》關心的是「如何評估中國犯台的風險」。

而綜合24日後,國際主流媒體對台灣的報導與評論焦點,也都離不開「台海局勢因民進黨可能再度執政而趨於緊張」的論調:
●華盛頓郵報
「北京對台灣出現親中政府的期待可能要落空了,偏獨的民進黨可望史無前例地邁向第三任期」,這升高了對解放軍犯台和重啟美中關係緊張的憂慮。

●華爾街日報
國民黨與民眾黨沒能整合成功,代表北京對台灣大選最美好的期待落空;民進黨可能贏得執政權,但難以保住立法院多數席次,進而產生分立政府,這會讓台灣跟美國與中國的關係變得複雜。
●美聯社
台灣選舉結果可能大大影響美中關係,在台灣議題上的歧見,是美中關係的一大引爆點。
●紐約時報
反對陣營分裂有助賴清德獲勝,這種結果肯定會讓中共領導人不開心。

●英國金融時報
台灣選舉將由對和平的擔憂多寡而定,取決於誰能說服選民,自己是那位能帶領台灣朝向安全方向前進,且負責任處理兩岸關係的領導人。
國際輿論擔心「民進黨再度執政可能升高台海緊張」,但台灣輿論卻不擔心,藍白兩黨也沒有利用「戰爭與和平」的論述來攻擊民進黨,爭取選票,就像亞洲指摽數位行銷公司董事長黎榮章的質疑:「兩岸議題消音?」

根 據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11月21日發布的調查,今年以來,每個月的兩岸議題累積聲量並沒有急遽增溫,單月討論兩岸議題聲量最高的時間點是4月,這是因為前總統馬英九訪中而起;賴清德則將「抗中保台」路線改為「和平保台」,民進黨在這次選戰中打中國牌的力道有所收斂,自然反映在兩岸議題的網路聲量上。

 

黎榮章從另一角度觀察,民進黨同溫層社群中有關兩岸議題的貼文佔比,只占全部貼文的6%,可見,除了賴清德本人的幾次談話外,民進黨並未系統性地投入操作,或意圖用兩岸議題來激化選情。

 

黎榮章進一步觀察綠營同溫層社群有關兩岸議題的貼文成效,其中平均貼文互動成效最好的發文角度,是「讚揚蔡政府加深台美關係、降低對中依賴」,平均單篇貼文能創造8千多次貼文互動,其他依序是「認為民進黨才能守護台灣自由民主」(7.1千次)、「批評中國竊取全球尖端科技技術」(5.6千次)、「批評馬文君潛艇洩密案賣台」(5.1千次)、「批評中國藉以哈戰爭削弱美影響力」(4.7千次)等,而批國民黨的九二共識跟柯文哲服貿立場的貼文,互動成效僅排第7跟第9。

 

黎榮章發現,持續打兩岸議題攻擊政治對手的效益在泛綠陣營正在遞減,然而,適逢中國經濟下滑、全球供應鏈重組,宣揚台灣加深與西方國家合作、並抵禦中國經濟層面威脅的貼文成效不差。

黎榮章指出,或許兩岸議題還沒失效,只是要能夠找到符合時下脈絡的新論述,不再適用直接攻擊對手,或逞口舌之外,發動無意義的刺激言論。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