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10月對陸船舶額外徵收港口費 9月運價或短期上揚

美方將在10月14日對大陸建造船舶徵收額外港口費,船公司已陸續將陸製船隻調離美國線。 圖/取自搜狐
美方將在10月14日對大陸建造船舶徵收額外港口費,船公司已陸續將陸製船隻調離美國線。 圖/取自搜狐

中美貿易談判未明之際,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日前宣布,自10月14日起,將對大陸船舶徵收額外港口費。受此政策影響,台灣大型攬貨公司負責人指出,船公司已陸續將大陸製船舶調離美國航線,9月初取消的航班數明顯增加,加上部分貨主擔心大陸十一長假減班影響貨運時程,貨物若要趕在聖誕節前上市,須在9月份完成裝船,因此美國線每大箱(40呎櫃)運價調漲800美元的計畫有機會短期實現。

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已被指定為新港口費的執行和收取單位,未能支付費用的船隻,其貨物裝卸或離港許可恐被禁止。不過美方政策也遭美國產業界警告,新費用不僅將增加中國船隻的營運成本,還會推高美國的物流費用,進而對貿易造成壓力,這些費用也為涉足美國市場的航運公司帶來合約不確定性。

業界指出,中遠海運與東方海外為海洋聯盟(OCEAN)中擁有大陸建造船舶最多的船公司,受美方政策影響,本月已開始調度船舶,而替代船隻需要時間遞補,造成短期市場供應出現空窗,9月初美西線貨載已接近九成滿。Vespucci Maritime執行長詹森(Lars Jensen)分析,中美貿易緊張與新港口費用的施行,可能帶來美國航線一波短暫「迷你繁榮」。

近幾周美國貿易政策出現變化,包括對陸關稅暫停,對巴西、印度、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家的關稅政策也有所調整,使得貨主在運輸計畫上產生猶豫,尤其在美國假期將至之際,通常6月至8月為貨櫃運輸旺季,貨物會運送至美國以備節慶銷售,但政策不確定性迫使貨主需重新評估發貨時程,隨著聖誕購物季臨近,貨主面臨時間壓力,越來越多貨物可能集中在未來幾周運輸。

多個大型攬貨公司負責人、高層指出,目前尚未看到貨量明顯增加,但船班減少可能推高運價,目前船公司規劃9月1日起,美國線每大箱運價調高800元(美元,下同),預計美西部分由1450至1600元上升至2300至2400元,美東則由2400元上調至3200元。

據《ETtoday》報導,台灣攬貨公司認為,運價調升可能只是一周行情,甚至更短;香港公司高層則認為,調升期會在9月中浮現。歐洲航線則不會在9月1日漲價,改為9月15日調整,但漲幅尚未確定,目前每大箱運價已從上周的2600元下降至1900至2000元。

此次港口費政策源自白宮今年4月指示,旨在降低美國對大陸海運資產的依賴,分階段實施的費用將增加運輸成本,影響託運人對船隻或船公司的選擇。業界認為,政策與即將到來的聖誕貨運旺季疊加,短期內將帶動美國線運價上揚,但長期效果仍受替代船隻補位速度及市場需求波動影響。

美方先前公布該政策時,就遭世界航運理事會質疑合法性,認為將對支撐美國經濟的大型船舶造成嚴重影響,據了解,全球航運業極為依賴大陸製造的船舶,其中地中海航運(MSC)未來訂單的大陸造船比例高達92%,馬士基(Maersk)、達飛(CMA)等歐洲大型航運公司在大陸造船比例也普遍超過50%,一旦針對大陸製造收取港口費,所有航運企業都受到影響。

不僅如此,美國大量出口到大陸的農產品都倚賴大陸船運,據美國大豆協會估計,大陸每年會買走美國近一半的大豆,但每船大豆的運費如上漲15%,農民每噸就會少賺30美元,而從今年1月起,大陸便「一船未買」美國大豆。

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隊的商船公司「商船三井」(Mitsui O.S.K. Lines)認為,在中美貿易衝突下,增加大陸製造船隻數量將對營運產生不利影響,已暫停向大陸船廠訂購新的LNG運輸船,不過該公司不打算取消2024年底簽署的6艘大陸製造液化天然氣運輸船交易。

全球航運巨頭馬士基強調,公司有能力對衝美國政策影響,不會停止採購大陸船舶,也不會因美國港口費用而提高客戶價格,該企業中華區總裁丁澤娟(Silvia Ding)指出,這體現了「對中國市場持續的信心與承諾」。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