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61】傅樂治 書香風骨

現年80歲傅樂治,是一名古物鑑定專家,也是臺灣玉器研究的權威。圖/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現年80歲傅樂治,是一名古物鑑定專家,也是臺灣玉器研究的權威。圖/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現年80歲的傅樂治,是一名古物鑑定專家,也是臺灣玉器研究的權威,不但曾在故宮任職近30年,更有著顯赫家世。他的父親傅孟博(原名傅斯岩),是前臺大校長傅斯年的弟弟,而傅家在山東更是著名的書香世家!

傅家的祖籍為山東聊城,祖先傅以漸,為清朝開國首位狀元,因此傅家在山東十分知名,甚至有村落以此命名,而傅樂治的父親傅孟博、與其哥哥傅斯年從小就飽讀詩書,甚至後來還一同參加了五四運動,走上街頭抗爭。

傅樂治哥哥傅斯年(左1)從小就飽讀詩書,甚至後來還一同參加了五四運動,走上街頭抗爭。圖/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傅樂治哥哥傅斯年(左1)從小就飽讀詩書,甚至後來還一同參加了五四運動,走上街頭抗爭。圖/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五四運動的時候,我父親跑到人家外交官員的家裡去抗議,撤退的時候人都跑了,他在最後,所以就被抓去關,釋放以後他就決定要從軍報國,就跑去考那個保定軍校。」傅樂治說。

決定從軍,讓傅孟博從此和哥哥傅斯年踏上不一樣的道路,後來他編入黃埔軍校教導團,曾打過不少戰爭、表現亮眼,不料後來卻因為憐憫,收留了一名共產黨軍人,因此喪失了軍人的飯碗,卸下軍職後,傅孟博轉往戰時生產局工作,並在1948年帶著一家八口,隨著國民政府遷臺。

現年80歲的傅樂治,是一名古物鑑定專家,也是臺灣玉器研究的權威。圖/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現年80歲的傅樂治,是一名古物鑑定專家,也是臺灣玉器研究的權威。圖/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在家族影響下,傅家的孩子個個都很會念書,還出了不少著名學者,唯獨傅樂治從小就貪玩、更不愛念書,成了家裡的異類。

「哥哥們都把書念光了,我還念什麼?我就玩嘛!」傅樂治笑說。

當兵時,傅樂治考上輔大歷史系夜間部,退伍後,更在大哥牽線下,進入故宮認職,白天工作、晚上上課,當時他的工作內容很簡單,主要是在展廳負責維持秩序,但日子一久,他感到貧乏,更不想一輩子當守衛站崗,於是在偶然的機會下,他聽了古玉權威那志良老師的講座,成了他人生的轉捩點!

「我當時聽了課就對玉石很有興趣,後來就跑去那老師辦公室,說我想學習,那老師人也很好,我就跟著臺大藝術系的學生一起上課。」

在那志良指導下,傅樂治開始發憤苦讀,就連在圖書文獻處負責提調文獻時,民眾在現場閱覽,他就在一旁偷學,長久下來,不但靠自己寫出了一篇3萬多字的論文,後來被刊登在故宮期刊上,讓他更確定自己的志向,後來他成為正式員工,還一路當到資深研究員,在故宮一待將近30年。

1955年,為了累積更多知識,傅樂治自故宮退休,並前往香港珠寶學院進修,除了學習專業的玉石鑑定,更走訪大陸各地,日積月累之下,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如今,他在各地開班授課,教民眾鑑賞古物、辨別真偽。

儘管自己的成就,或許不如兄長其它人耀眼,但身為傅家子孫,傅樂治仍以家族為傲,不僅常常回山東探親,也更常常代表傅家出席傅斯年校長的紀念活動,對他而言,來自家族的教養,成就了他的一生,也讓他立志要傳承發揚中華文化。

圖為傅樂治講解玉器背影獨照。圖/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圖為傅樂治講解玉器背影獨照。圖/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