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批評賴總統「終戰」紀念偏頗:不利國家團結

總統賴清德不紀念中華民國抗戰,卻在歐洲勝利日(V E Day)找來歐洲駐台代表進總統府辦歐戰勝利茶會(如圖),讓李文忠也覺得態度偏頗,不利田人團結。圖/取自總統府
總統賴清德不紀念中華民國抗戰,卻在歐洲勝利日(V E Day)找來歐洲駐台代表進總統府辦歐戰勝利茶會(如圖),讓李文忠也覺得態度偏頗,不利田人團結。圖/取自總統府

今年是二戰80週年,國際缅懷紀念的是反法西斯反侵略歷史,記取教訓,追求和平。退輔會前副主委李文忠今(2日)表示,賴清德總統在8月15日透過臉書發表長文紀念二戰終戰80周年時,僅談及太平洋戰場,對中國戰區抗戰隻字不提,此舉不僅偏頗,也不利國家團結。

屬新潮流系的李文忠儘管離開政壇、退居二線,但「大炮」性格不改,始終緊時勢,針砭時政。726後李文忠曾在社群平台發聲,呼籲內閣組「聯合政府」,指聯合內閣將成為必然選項。他認為726的失敗顯示政治運作模式已無法有效運作,應考慮改革。如今,對賴清德在抗戰80周年的淡漠態度,他也說出自己想法。

去年520後,李文忠離開退輔會,旋任職國防安全研究院執行長,但今年2月初辭職,「大炮」性格仍不時針砭時勢。圖/取自退輔會

去年520後,李文忠離開退輔會,旋任職國防安全研究院執行長,但今年2月初辭職,「大炮」性格仍不時針砭時勢。圖/取自退輔會

李文忠先指對岸的不是說,國際社會紀念的是反法西斯、反侵略歷史,追求和平,北京則展示軍國主義與民族復興肌肉,因此歐美國家皆拒絕出席,凸顯兩岸對歷史敘事的巨大差異。

再談及台灣,李文忠說,「終戰」本身是中性名詞,國民黨前總統馬英九、黨主席朱立倫批評賴總統「媚日」,其實過於敏感,可能仍活在80年前仇日情結。但他說,「然而身為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的作法仍是不妥,因為不同年代來台的同胞——包括400年前先行移民及民國38年前後隨國府來台者——雖有不同記憶與價值觀,但利益相同、命運共通,應求同存異,互為表裡,才能維繫國人團結。」

賴總統今年8月15日「抗戰受降日」當天,在臉書發文指出,「八十年前的今天,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在同盟國齊心協力的奮戰下,宣告結束。這場漫長的戰事告終後,全體人類著眼於戰後的未來,積極重建、打造繁榮。也因為這場殘酷的戰爭,讓世人深刻明白: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他說,二戰是歷史的浩劫,只因為少數獨裁者個人的霸權野心、極端意識型態與軍國擴張,就讓橫跨幾大洲的許多國家,都捲入無情的戰火;為了抵抗侵略,犧牲了數以千萬計的寶貴生命。他稱,「八十年後的今天,在終戰紀念日的這一天,當我們對自由民主、對和平與繁榮,就像呼吸一樣習以為常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省思這段慘痛的歷史,從中記取教訓。」

賴總統通篇未提中華民國當年「八年對日抗戰」,僅提「太平洋戰爭」,也未對日本當年的侵略行為有隻字片語的譴責。

今年5月8日二戰歐洲結束紀念日(VE Day),賴總統則在府內找來歐洲駐台相關代表舉行「歐戰勝利80週年紀念茶會」,當時賴總統說,「今天,我們懷著肅穆的心情,與各國代表齊聚一堂,紀念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戰勝利日,這不僅僅是台灣首次紀念歐戰,也象徵著我們與國際社會更緊密的連結。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二戰無疑是人類史上傷亡最為慘重的戰爭;所帶來的傷痛更是直到今日仍有深遠的影響。」他說,80年前的今天,納粹的代表向同盟國投降,象徵著二戰歐陸戰場的告終,隨著同盟國把精力轉往太平洋戰場,在3個月後,太平洋戰場也宣告結束。藍營人士對賴總統講話則批稱,彷佛活在平行時空,中華民國抗戰似與賴清德無關。

賴總統5月8日在府內辦歐洲勝利80周年紀念,卻不辦中華民國抗戰勝利紀念。圖/取自總統府

賴總統5月8日在府內辦歐洲勝利80周年紀念,卻不辦中華民國抗戰勝利紀念。圖/取自總統府

.一年多來 賴總統「台灣敘事」偏頗舛誤

李文忠表示,獨派及賴總統基於強烈使命感與危機感,急於統一國人的正確認知,但一年多來的「台灣敘事」往往偏頗、舛誤,其結果不利於執政、不利於擴大支持基礎,更不利於國人團結。

李文忠強調,抗戰紀念不應淪為政治操作,歷史的正確呈現與國人的團結才是當務之急。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