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九三閱兵前夕,抗戰勝利紀念活動新聞中心今天(2日)在北京舉行第三場記者會邀請國際友人出席。日本籍八路軍戰士小林清之子小林陽吉表示,父親從侵中日軍轉身投向八路軍,與中國人民並肩抗擊日本侵略,他的選擇讓全家人都感到無比光榮。
小林陽吉回憶,父親小林清1938年從大阪應徵入伍,1940年被派往中國戰場,在山東作戰時被八路軍俘虜。起初他絕望、甚至嘗試逃跑,但最後又落在百姓手中,不過八路軍並未視其為敵,而是以同志、兄弟的態度對待。他提到,父親隨後被送往延安日本工農學校(戰俘學校)學習,期間小林清才認識到日本侵中戰爭的不義與殘酷。
「正是中國人給予的尊重和平等,改變了父親的人生。」小林陽吉說,小林清1941年主動申請加入八路軍,與中國軍民共同抗擊日軍,不僅參與前線工作,還出版回憶錄《在中國的土地上—一個日本八路的自述》,成為反戰與中日友好的象徵。
小林陽吉指出,父親被俘後,日軍曾認為他戰死,往日本老家發出「戰死通知書」,然而小林清在抗戰勝利後,選擇留在大陸,1983年加入陸籍,直至1994年在天津病逝。小林陽吉說:「父親和八路軍並肩作戰,不僅是他生命中最光輝的篇章,也是我們全家引以為榮的地方」。
作為小林清之子,小林陽吉多年來投身中日交流,擔任「椰子會」(椰子在日語中與「八‧四」發音相同,是日籍八路軍、新四軍戰友會的代名詞)副會長兼事務局長,該組織由首位「日本八路軍」前田光繁發起,致力於講述日籍戰士的抗戰故事,他還創作漫畫《寶塔山的奇蹟》,致力於向日本社會宣傳和平與歷史真相,曾多次受邀參加陸方的抗戰勝利紀念活動。
「今天紀念抗戰勝利,就是要提醒人們勿忘歷史,珍愛和平。」小林陽吉強調,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有著數千年的友誼,但也不能忘記曾有侵略與被侵略的歷史,「一個民族的反省,比另一個民族的寬容更加重要;只有勇於反省的國家,才能贏得世界的尊重」。
小林陽吉批評如今日本右翼勢力選擇性敘述歷史,只強調廣島、長崎原爆和東京大轟炸,把日本塑造成「受害者」,卻迴避其加害者角色,「我的任務是要把真相告訴更多日本青年,這是我們這代人的責任」。
談及九三閱兵,小林陽吉表示,閱兵的意義是銘記歷史,不忘歷史,珍視和平,「80多年前,如果中國軍隊能有如今一半,甚至十分之一的實力,也不會有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小林陽吉坦言,彼時的中國因積貧積弱、力量分散,才給了侵略者可乘之機,國家弱就是會被人欺負。
小林陽吉認為,閱兵是要給世界看看中國的強大軍隊,以此建立世界和平的基石,「現在世界上很多地區都不安定,為什麼?就是因為沒有自己強大的軍隊」小林陽吉認為,一個強大的國家、一支強大的軍隊、一個團結的民族,才會讓外敵不敢覬覦,這不僅是中國人民的需求,更是世界和平的保障。
小林陽吉還分享了父親的一段經歷,1945年8月15日後,小林清見到部分投降日軍時,告訴他們,「中國全國上下不分黨派、不分民族,早已團結一心抗擊侵略,日本戰敗是歷史必然」。
今天的記者會上,除小林陽吉外,還有4位抗戰國際友人,包括法國醫生貝熙葉之子貝石濤、蘇聯元帥崔可夫之孫尼古拉、美中航空遺產基金會主席格林、英國友人柯魯克夫婦之子柯馬凱等國際友人及遺屬代表出席,共同講述外國人對中國抗戰的貢獻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