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退休金惡改 退盟:問題不是「砍多少」而是政府「毀約背信」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指出,問題不在於軍公教年金「砍多少」,而是政府「毀約背信」。圖為教育部。圖/記者簡立欣攝
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指出,問題不在於軍公教年金「砍多少」,而是政府「毀約背信」。圖為教育部。圖/記者簡立欣攝

立法院9月開議,國民黨團表示,會將軍公教提出的「終止年金遞減修正案」列入優先法案,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理事長吳南嬿則表示,問題不在於年金「砍多少」,而是政府「毀約背信」。

吳南嬿指出,民進黨政府常說與勞工相比,公教人員被砍還是領很多」,但這個命題本身就是錯的。公教人員爭取退休金停止逐年遞減,主要是因為政府毀約背信。

她指出,當初政府開出工作條件,包括退休金保障,吸引一群人投入公教職場。公教人員整個職業生涯唯一做的,就是安份地每個月繳交退休金到退撫基金這個資金池。管理退撫基金的是政府,政府在管理退撫基金的過程中,出了多起弊案,公教人員連問都不能問。

更重要的是,公教人員每個月繳交到退撫基金的退休金,若是剛進職場者,自己被強制(從薪資直接扣繳)繳交加上政府雇主應負擔部分,大約要繳56000元,資深者則大約要繳15000元。相較於勞保,最低薪資「雇主負擔和勞工自繳」加起來約3000多元,最高級距也才5000多元,以最高級距來說,僅約公教人員繳交的1/3。請問,政府拿公教退撫和勞保年金這樣比合理嗎?

吳南嬿說,用儲蓄險的觀念來看退休金有一人每月繳5000元,另一人每月繳15000元。結果,繳費期滿要給付時,保險公司說:與每個月繳5000元的人相比,繳15000元的人實在領太多,所以需要砍,而且再怎麼砍,他所領的金額也比每個月繳5000元的多,這樣合理嗎?

吳南嬿說,退休制度是公教人員先付出勞動力完成約定後,政府才履約支付後續待遇現在政府要毀約,可以把公教人員付出的青春和勞動力還回來嗎?所以,這不是被砍的公教人員是否活得下去的問題,而是政府毀約背信的問題且不少公教人員退休金足足被砍超過1/3

吳南嬿說,就政府惡改公教人員退休待遇來說,政府真的非常惡質。民國5060年代,政府為了招攬人才進入公部門,又沒有足以吸引人才的待遇,所以,用延遲給付薪資(退休金)的方式,用較低的薪資吸引期待晚年生活穩定的優秀人才進入此職場。

後來,當公教人員一批批老去,政府發現自己財政無力負擔退休金的時候,選擇改變勞動契約,在民國85年將原本的隨收隨付制改成確定提撥制(退撫新制),另外建立退休金資金池,讓退休金支付與政府財政支出切開,強迫當時已入行的公教人員全數轉成退撫新制,並承諾會補足轉換制度的差額,也就是年資補償金。

當時,政府若希望引進英美制度,以儲蓄險的精神,建立退休金資金池,讓公教人員退休金支付能夠自給自足,降低政府的財政負擔,就應該學習英美退休金制度的教訓:政府退出退撫基金管理,只負責監督,將退撫基金財團法人化,由公教人員自行組董事會,聘請專業經理人負責投資,以國際長期認可的投資標準7為運作退撫基金目標。

問題是,政府根本不是這麼想的!」吳南嬿說,當政府按時把公教人員月月扣繳的錢轉入公教退撫資金池後,政府便將退撫基金這個資金池視為禁臠,黑箱管理,所有的投資狀況(包括弊案),被強制按時繳交退休金的公教人員卻都無法得到真相。

更可惡的是,政府不僅不檢討退撫基金在其管理之下,20年的投資績效只有2.76,還鋪天蓋地對公教人員潑髒水,指責資深及退休公教人員是米蟲,是社會的負擔,挑撥世代和族群對立,並以此做為大砍公教人員退休金的藉口。更甚者,竟也藉此理由,沒收和退撫基金績效不彰完全無關的年資補償金也就是說,凡是未在民國107630日前退休者,其擁有恩給制時期的退休年資補償金,也在政府刻意毀掉當初轉換勞動契約的承諾下,整筆被政府吞了

吳南嬿指出,公教人員退休金惡改實施到現在已8年,全國退休教師聯盟努力爭取讓退休金逐年遞減停止天經地義。要知道,每一位退休老師都是付出工作期間的青春和勞動力之後依法退休,退休老師所領的每一分退休金都是靠自己付出青春和努力掙來的。退休老師爭取停止退休金逐年遞減,只是爭取遲來的、些微的公道而已。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