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周四起「堅毅之龍」實戰訓練 首次在日使用堤豐導彈發射系統

此次演習將首度在日本境內使用堤豐中程導彈發射系統。資料圖片/取自洛克希德馬丁《YouTube》官方頻道
此次演習將首度在日本境內使用堤豐中程導彈發射系統。資料圖片/取自洛克希德馬丁《YouTube》官方頻道

日本陸上自衛隊與美國海軍陸戰隊將於周四(11日)至25日,在九州、沖繩(台稱「琉球」)等地舉行代號「堅毅之龍25」(Resolute Dragon 25)的大規模實戰訓練,旨在強化島嶼防衛能力。

此次為該系列演習規模最大,動員約1.9萬名日美軍人,並首次在日本使用美軍尖端中程導彈發射系統「堤豐」(Typhon Missile Launcher),以及其他先進裝備。沖繩縣政府已預先要求此次訓練不得使用民用機場及港口。

綜合共同社與《每日新聞》報導,據日本陸上自衛隊介紹,訓練將涵蓋多項新裝備應用。美軍將在沖繩石垣駐地使用遠征攔截系統(NMESIS)及海軍陸戰隊防空綜合系統(MADIS),並在鹿兒島縣德之島測試半潛式無人艇運輸物資,上述裝備均為首次亮相日美聯合訓練,但不涉及實彈射擊。

在山口縣美軍岩國基地,將進行反艦戰鬥訓練,並首次於日本部署「堤豐」系統,該系統可搭載「戰斧」巡弋飛彈,具備攻擊敵方境內基地的能力,訓練結束後將撤離日本。

然而,在日本最西端、距離台灣最接近的與那國島計畫卻有所調整。原定部署M142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海馬斯」(HIMARS)及MV-22「魚鷹」垂直起降運輸機的方案,因新當選的與那國町町長上地常夫反對攻擊性武器使用而取消。上地町長回應表示,對訓練規模縮減感到「鬆一口氣」,認為這反映了防衛省對民意的尊重。

與那國島的訓練已改為20至23日在陸上自衛隊駐地內進行醫療救護演練,動用約30名陸上自衛隊人員及15名美軍海兵隊員,使用陸上自衛隊救護車及CH-47直升機,相關裝備將透過民用渡輪及民航機運送。

沖繩防衛局企画部長下幸藏上周五(5日)已向與那國町長說明訓練詳情,強調訓練計畫經日美雙方綜合考量後確定。上地町長表示,將持續與防衛省溝通,確保未來訓練反映居民意見,避免引發不安。

路透指出,「堅毅之龍」規模擴大及尖端武器首次亮相,顯示日美同盟針對區域緊張局勢的軍事準備升級,特別是應對潛在的島嶼爭端,而與那國島居民的抗議也引發關注,認為地方反對可能影響日美軍事一體化進程。美國《防務新聞》(Defense News)分析,「堤豐」系統的部署象徵美方在印太地區的戰略承諾,但短期內撤離的安排顯示對日本國內敏感性的考量。

隨著台海局勢持續緊張,2025年夏季台灣周邊海域已成為國際軍事演習的焦點。兩場重要跨國軍演:「超級嘉魯達之盾」(Super Garuda Shield,美國、印尼等13國參與)及「乙支自由之盾」(Ulchi Freedom Shield,美國、韓國參與)於近期相繼展開,顯示美國及其盟友在印太地區強化軍事合作與應對潛在威脅的決心。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