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保守派政治演說家兼作家柯克(Charlie Kirk)10日在猶他谷大學(Utah Valley University, Orem)校園舉辦活動時,突遭槍擊。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隨後透過社群平台宣布,年僅31歲的柯克已不幸身亡。
現場影片顯示,槍擊發生突然且混亂,校方立即宣布封校並取消課程,學生一度被要求就地避難,等待警方護送。執法單位對外訊息一度相互矛盾:最初通報已有嫌犯遭拘留,但隨後又傳出未能鎖定主嫌,甚至有一人短暫遭拘留後獲釋。
美國司法部副部長布蘭奇(Lisa Branch)譴責這起事件是「毫無意義的暴力行為」,並表示司法部已正式介入調查。白宮方面對此深感沉重,並向死者家屬與支持者表達哀悼。
保守派青年領袖 具爭議卻能動員
柯克是美國保守派青年中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創辦並領導「美國轉折點」(Turning Point USA),在全美逾3,500所校園推動保守派社群與活動。他同時主持熱門播客,並以校園「Prove Me Wrong」辯論活動聞名。
近期,柯克在2024年大選後及2025年政局中,持續協助共和黨接觸年輕選民,對美國保守派陣營戰略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據現場描述,槍擊發生前,柯克正與學生就涉及跨性別者的校園槍擊事件展開激辯,場面一度激烈。
翁履中:政治去人性化 暴力不再是例外
旅美教授翁履中在臉書發文評論說,這起事件凸顯美國「憤怒政治」的惡化。他警告,極化政治讓許多人不再將對手視為辯論場上的競爭者,而是「必須被傷害或抹除的對象」。
翁履中指出,「當政治語言長期去人性化,暴力就不再是不可思議的例外,甚至變成少數人覺得『可以被理解』的手段。」他強調,無論喜不喜歡柯克的言論,都不應轉化為對生命的威脅,民主的成熟應體現在找到非暴力的出口。
三大隱憂:情緒擴大、安全漏洞、理性空間萎縮
翁履中進一步點出美國社會必須正視的三大問題:一是「情緒擴大」,他認為當前社群平台與碎片化資訊,將憤怒當作流量的燃料,放大對立。其次,「安全查核」,美國鬆散的槍枝管制與安檢標準不一,使高風險場合更易成為目標。其三,「理性空間萎縮」,翁履中說,當演講被視為挑釁、抗議被視為仇恨,公共討論的理性空間逐漸消失。
翁履中擔心事件可能引發「報復循環」,使社會對立、政治操作與媒體輿論互相刺激,導致更大的衝擊。他提醒,校園應是民主對話的前線,而非政治暴力的戰場。
翁履中強調,即使在沒有槍枝的國家,極化政治依舊可能帶來傷害。他直言:「尊重不同意見與包容,不只是尊重民主,更是為了避免所有人因情緒失控而受傷。」
翁履中警告,若政治暴力逐漸常態化,民主將失去其最珍貴的價值——「不靠暴力解決分歧」。他呼籲美國社會正視憤怒政治的代價,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