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安門廣場九三閱兵在台引發關注,央廣評論節目《日月譚天》說,這場盛大的閱兵直播至少創下兩項「第一次」紀錄:一是台灣社會罕見地高度關注大陸活動,完整收看閱兵直播竟達上百萬人次;二是許多過去對大陸訊息持保留態度的綠媒,這次也不得不跟著主動轉播相關內容。
九三閱兵剛過,台灣民眾相當關注其動態,軍事迷聚焦大陸新一代武器,軍事頻道不斷探討「DF-5B」(東風-5B)、「DF-61」(東風-61)、「JL3」代表的戰略意涵;同時,當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丁、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比肩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時,不少人心裡想的是習近平曾說「東升西降」這句話。
《日月譚天》引述台灣孫文南院院長汪明生受訪指出,這次閱兵直播收視可用「千家萬戶」來形容。對如此罕見的關注度,「譚主」認為讓長期在台灣內部推動「不能看、不能去、不能信」策略的民進黨政府措手不及,即使賴清德當天在社群平台談軍事,相較之下也完全激不起漣漪,。
三不策略全面失靈
《日月譚天》提到的「三不」,是指民進黨對九三閱兵的官方禁令。陸委會說,「政府呼籲民眾團結一致,共同捍衛尊嚴,勿參加中共『九三閱兵』及其官方主導之相關活動。」台灣除軍公教限制令外,對民眾也只能如此道德勸說。
儘管官方有此規範,但《日月譚天》發現,台灣幾乎各大媒體都轉播閱兵的盛況,如中天、TVBS、華視新聞,網媒如聯合新聞網、中時新聞網,部分政論節目也進行直播。有些媒體甚至以專欄、熱榜關鍵字,逐幀逐項分析解讀閱兵畫面。「譚主」以中時新聞網、東森新聞雲、聯合新聞網為例,統計9月3日至6日中午12時,相關報導超過450篇。
譚主說,即便綠媒如三立新聞網也引用央視直播畫面轉播,雖然評論帶挑剔意味,但報導量仍顯示「無法忽視」閱兵直播影響。根據統計,僅影音視訊平台上的閱兵直播,在台灣播放量就近700萬次,對比台灣2300多萬人口,顯示民眾關注度之高。
台灣資深媒體人士表示,台灣社會相當少見如此集體關注大陸的事件,這也使得民進黨一向將大陸行為解讀為「認知戰」作法破功。至於要求「不能去」的策略也失效。據知,除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新黨主席吳成典等知名人士外,自行前往或應邀現場觀禮的台灣民眾竟有數百人之多。
前海軍艦長呂禮詩說,許多台灣民眾自發前往,有的就在路邊觀看,未到場的民眾則透過直播與評論區互動。由於央視拍攝水準老練,運鏡行雲流水,連政治評論員賴岳謙都說「如同身臨現場」,名嘴教授鄭又平表示,直播精確呈現現場氛圍,展示大國氣勢,完美無缺。
閱兵直播 促民眾重新評估對陸認知
閱兵直播不僅吸引台灣民眾觀看,《日月譚天》表示,也促使民眾重新評估對大陸的認知。數十萬網友在線即時互動,有網友留言「眼見為實,比民進黨說的更可信」,許多現場觀禮台青回酒店後發現,直播比現場能看到更多的視角與細節,強化了對閱兵真實性的認知。
另一認知改變是,有學者認為,閱兵後民進黨編織的謊言很難維持下去。首先,從閱兵可見解放軍擁有先進裝備、實戰能力不容小覦,與民進黨長期描繪的「落後作秀」說法明顯不符。
其次,閱兵不斷提及民族史觀及老兵鏡頭,都令人感動。當不少人看到習近平揣懷敬謹之心,一個個緊握百歲老兵雙手鏡頭,讓民眾認識到,這是以國家最高禮儀,對老兵及抗戰80週年的至高膜拜。如此作為,早將民進黨以「終戰紀念」、「民主對抗威權」來淡化台灣抗戰勝利氛圍狠狠地比下去。人不能忘本,何況是對80年前為國家犧牲苦難同胞的紀念。
閱兵另一重要意義,在於止戰,在於和平。《日月譚天》引前台北縣長周錫瑋的話說,閱兵展示了大陸強大軍事實力,卻未動用武力,凸顯止戰與和平策略。
台大教授苑舉正說,閱兵後台灣年輕人的思想出現轉變,有學生直言,「與其買武器對抗,不如共享大陸先進武器的保護」;台生郭芸廷說,「大陸國防科技發展給人安全感,我們的未來才越好」。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觀賞直播後感慨,「沒人再能欺凌我們炎黃子孫,更加驕傲身為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