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芝加哥郊區到劍橋辯論舞台  川普盟友柯克 將美國保守主義浪潮帶到國際

美國政治活動家、川普盟友柯克10日遭槍擊身亡,震驚美國,窺其一生雖僅短暫的31年,不僅將保守信念帶進校園,也讓美國的保守主義聲浪帶向國際。圖/取自Charlie Kirk FB
美國政治活動家、川普盟友柯克10日遭槍擊身亡,震驚美國,窺其一生雖僅短暫的31年,不僅將保守信念帶進校園,也讓美國的保守主義聲浪帶向國際。圖/取自Charlie Kirk FB

美國保守派活動家柯克(Charlie Kirk)之死震撼政壇,這位年僅 31 歲的《美國轉折點》(Turning Point USA)創辦人,原是全美右翼青年的精神領袖。他從伊利諾州一個基督教家庭出發,憑藉敏銳的政治直覺與直言不諱的辯論風格,成為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最倚重的青年保守派盟友。他的一生,不僅改變美國校園的政治版圖,也將美國保守主義聲浪帶向國際舞台。

芝加哥郊區的成長背景

1993 年生於伊利諾州芝加哥近郊阿靈頓海茨(Arlington Heights)的柯克,父親是建築業高階主管,母親是家庭主婦。家庭篤信基督教與中產階級價值觀,為他日後的保守派立場奠下基礎。

他在青少年時期就展現對政治的濃厚興趣。中學時加入共和黨青少年俱樂部,並撰文批評政府擴張與高稅收政策。他沒有選擇常春藤名校,而是投身草根政治。他常說,「我不需要哈佛文憑來告訴我,美國正在失去自由。」

創「美國轉折點」成為聲量崛起的網紅

2012 年,年僅 18 歲的柯克創辦 Turning Point USA(TPUSA),目標是在大學校園推廣保守價值、對抗他口中的「自由派灌輸」。

柯克2016年在「美國轉折點」開設的學習課程授課,當年柯克才22歲。圖/取自Leadership Institute FB

柯克2016年在「美國轉折點」開設的學習課程授課,當年柯克才22歲。圖/取自Leadership Institute FB

TPUSA 善於操作社群與校園活動,推出大量文宣、影片、公開論壇,成功號召年輕人。他們倡導小政府、自由市場、傳統家庭價值觀,在短十年間,TPUSA 已成為全美最具影響力的青年保守派組織。

雖然批評者指控TPUSA煽動仇恨、政治化校園,但支持者認為它賦予年輕一代「對抗左派霸權」的勇氣。

柯克善於媒體操作,他主持的播客《Charlie Kirk Show》深受右派聽眾喜愛,主題涵蓋文化戰爭、教育、移民、國安等。他在社群平台的言論犀利,批評墮胎、跨性別權利、疫苗政策與「左派洗腦」。

支持者視他為敢言的真理捍衛者,批評者則說他推動陰謀論、助長分裂。無論評價如何,他的聲量已超越一般青年活動家,成為共和黨重要的意見領袖。

劍橋聯盟辯論:將保守派思想帶向國際

今年 5 月 23 日,柯克登上英國劍橋聯盟(Cambridge Union)的辯論舞台,展現他國際化的一面。這場活動聚焦於自由、道德與國際政策,現場氣氛緊張,學生與教授尖銳提問,支持者與反對者在場內形成強烈對比。

比如在自由與道德議題上,柯克堅持聖經定義的婚姻觀,認為道德真理不可相對化;國際政策上,柯克為以色列自衛權辯護,反擊批評美國中東政策的聲音。柯克同時支持川普的「美國優先」,強調川普政府的外交成果,主張以談判促進和平,並帶動美國經濟復甦。此外,在俄烏戰爭方面,柯克批評西方對烏克蘭的軍援,質疑其中存在腐敗與利益輸送。

這場辯論不僅測試了他的辯才,也將美國保守派的核心議題,帶進歐洲知識圈,進一步鞏固他在國際舞台的知名度。

2016年與川普結盟 出入白宮互動密切

柯克早在 2016 年川普首任競選時,便投身支持川普行列,柯克創辦的 TPUSA 成為川普與青年選民的橋樑,而他本人也頻繁出入白宮,與川普子女及顧問互動密切。

2020 年與美國前總統拜登(Joe Biden)的選舉爭議後,柯克公開支持川普「選舉遭竊」的說法,並參與組織「停止竊選」(Stop the Steal)活動,這一舉動使他更受共和黨基層支持,但也加深他在美國的爭議性。

對川普來說,柯克是一位能動員千禧與 Z 世代的「保守派傳聲筒」。對柯克而言,川普則是他理念與運動的最大政治靠山。

立場鮮明爭議大 守護持槍權卻遭槍殺

不過,柯克立場雖鮮明卻也引發爭議,如反墮胎、反跨性別運動、質疑新冠防疫、批評種族平權。他常以直白強烈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往往也在社會引發爭議。正因如此,他的聲音被放大,支持者與反對者都無法忽視。

此外,柯克長期在演講、節目與社群平台上公開支持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主張「守護持槍權等於守護自由」。他認為槍枝是防範政府專斷、維護家庭安全的必要工具,並批評民主黨與進步派要求加強槍枝管制的呼聲是「剝奪公民自保的基本權利」。

 2022 年德州烏瓦爾德(Uvalde)爆發羅布小學(Robb Elementary School)槍擊案,導致19學童及2師死忙慘劇後,柯克曾表態反對嚴格槍管,反而主張「應增加學校保安人員與武裝教師,而非削減合法持槍權」。這些言論讓他深受美國保守派與全國步槍協會(NRA)擁護,但也常成為槍枝暴力受害者家屬及反槍管人士批評的對象。如今,他本人因槍擊事件身亡,不少評論直言是「諷刺的宿命」。

柯克的生命歷程,展現了美國保守運動在過去十年的變遷。從芝加哥郊區的青年,成為美國最受矚目的保守派領袖,並將辯論帶到劍橋,挑戰歐洲的自由派學術圈。對一代青年而言,柯克代表的不只是保守派聲音,更是政治極化時代的一面鏡子。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