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肇洋/台灣省商業會顧問
最近,國內重要企業集團宣布,將經營的主導權交棒專業經理人接班,在震驚企業各界的同時,讓沉寂多時的「企業傳承」,再度為社會聚焦之議題。亦即此一現象的背後,其實反映近年以來台灣企業,特別是許多屬於特殊型、關鍵性的核心中小企業,正面對著經營環境劇變,加上乏人接班不易交棒困境,最後恐將被迫採取緊縮業務,甚至選擇結束企業經營。
專業分工創造不少成功企業
回顧二次戰後,台灣從1960年代起,在西方先進國家跨國企業進行全球專業分工布局下,利用生產成本低廉比較利益優勢,吸引許多青年族群憑藉積極學習的態度,以及秉持勇於冒險之精神,投入創業扮演跨國企業加工代工角色,進而創造不少頗成功的家族企業。
這些曾經於經濟高度成長時代參與創造「台灣錢淹腳目」的創業族群,歷經40餘年嘔心瀝血、辛苦經營,不但擔任許多產品創新先驅者或肩負多元市場布局拓展者,而且在供應鏈中佔有重要環節與在價值鏈上扮演關鍵角色。不過,隨著逐漸年邁,卻又因二代意願不高或能力堪憂問題,而陷入接班乏人、交棒不易困境。誠如上一代日益年邁有意交棒,下一代未臻成熟無法接班,呈現老驥伏櫪馳聘沙場、歲月不饒逐漸凋零現象。
一代有意交棒二代無法接班
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從許多場合中聽到,部分已達到還曆、古稀的企業家或經營者,以嘆息的口氣指出:二代無法傳承困境,讓畢其一生辛苦建立之企業付諸流水,其中不乏經營體質健全、發展潛力雄厚是許多產業運作環節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中小企業,聞之頗為令人感慨。
無庸置疑,在頗根深蒂固「傳子而不傳賢」、「傳內而不傳外」的傳統社會結構中,希望這些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家族企業父執長輩以「傳賢」的思維,將畢其一生辛苦打造根基的企業,無私移轉交棒非我家族宗親後代接班,在實務上,是極為不易決定之選擇。另一方面,若放任這些核心中小企業在乏人接班下結束經營,則恐讓已建立完善的供應鏈或價值鏈造成缺口,其對未來台灣經濟或產業之影響,不容小覷。
突破傳統落實「傳賢」接班
在此同時,面對這些已邁向還曆、古稀的企業家或經營者逐漸凋零之下,不
論從促進經濟升級的角度,或是以推動產業轉型之立場,在下一代因能力堪憂而難以接班,或是因個人興趣因素而不太願意接班時,如何推動這些上一代願意將經營體質健全、發展潛力雄厚之家族企業,以無私「傳賢」交棒移轉具有創新能力與前瞻膽識的「專業」人士接班持續經營,顯得格外重要。
因此,隨著企業「傳賢」潮流方興未艾,政府責無旁貸需要規劃完善周延平台及肩負媒合角色,針對這些核心中小企業「資產」進行客觀的評估,在兼顧創業家族利益之同時,協助專業人士以合理的價格接班之後,透過產品創新、價值型塑讓企業「品牌重生」,以及利用同業合作、異業結盟讓產品「市場延伸」,使得上一代所辛苦建立的企業,能夠傳賢下一代努力經營之下發光發亮,是政府在促進產業發展上無法忽略的政策方向。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