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內部多年來常傳出對台使用經濟施壓手段(窮台論)的討論,大陸知名微博公眾號《寧南山》13日再提出「窮台七招」;《寧南山》指出,中美2018年爆發貿易戰以來,台灣經濟表現持續增長,且積極配合美國對中國實施經貿戰,中國應有所作為,包括將美國對台關稅納入中美談判,要求美方對台關稅不得低於對中國的關稅,促使台灣喪失自主與美方談判的能力。
《寧南山》為大陸知名時政評論員,自稱「在深圳搬磚,有價值的產業,經濟,政經和生活內容信息提供者」,大陸外交部副部長華春瑩時任發言人時,曾在例行記者會上引用其文章。據大陸網上指出,其身分為人民大學對外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同時也是深圳投行分析師。
《寧南山》文章提到,中美貿易戰過後7、8年,台灣目前不僅出口強勢,人均GDP更大幅上升,從2019年2萬5998元(美元,下同),估計今年將達到3萬8066萬元,明年甚至可能達到4萬1019萬元。與此同時,今年前七個月,美國成為台灣第一大出口市場,反觀大陸與香港加起來不過佔台灣出口20%左右。
文章指出,台灣經濟攀升有兩大關鍵因素,一是全球AI浪潮到來,對半導體,伺服器,交換機等相關產品的需求大幅上升,而這些恰好是台灣的強項,尤其是半導體,再來是2018年中美貿易戰打響後,兩岸存在關稅差,加上台灣積極配合美對中的貿易戰調整產業布局,將台系工廠的供應鏈遷出大陸。
文章提出七個「對台經濟戰做法」,包括對台灣禁售稀土等關鍵原料、不可靠實體清單納入所有與台灣軍方緊密的企業、打擊台灣世界級航運企業、大幅提升台灣傳統製造業進口關稅,不再進口台灣農產品、對台灣ICT科技業進行差別徵稅、要求大陸企業供應鏈「去台灣化」,鼓勵製造業從台灣遷至大陸。
在關稅策略上,文章稱,可將美國對台關稅納入中美談判範圍,要求美方依照台灣視同中國領土,執行非歧視原則,對台關稅不得低於對中國的關稅,美國對台灣的關稅將由中美直接商定,削弱台灣單獨和美國談判和討價還價的能力。
《寧南山》表示,「窮台」,或者說對台經濟戰,相對武力解決來說,對兩岸的影響都更小,對促統則有很大幫助,因為經濟上的衰弱會削弱台獨政府搞軍事建設的能力,還能刺激和放大其內部的不滿情緒。
文章表示,「目前民進黨政府損害中國利益的積極性甚至比美國還高,因此此舉可以削弱甚至剝奪其自行對美談判的權利,將其踢下談判桌」。
《寧南山》認為,若台灣對美國出口關稅提升至和大陸同樣水準甚至更高,則大量產能將遷出台灣,即使不回流中國而是到東南亞,乃至於墨西哥,也有助於削弱台灣的經濟。
文章還表示,為了避免中國企業未來因台海風險遭受經濟損失,應該提前要求企業在供應鏈上「去台灣化」,要求台企供應的產品需要在中國工廠製造,而不是在台灣製造,否則會逐漸剔除供應鏈。
航運策略上,文章稱,可集中打擊台灣世界級的航運企業,包括長榮,陽明,萬海,對台灣航運企業非中國製造的船隻停靠港口徵收高額停靠費,或直接對台灣航運企業徵稅。
文章最後提到,大陸對台經濟戰手段應該加速實行,「這些年對台灣最為成功的經濟戰,就是不再開放大陸遊客去台灣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