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在東亞法治領域具領航地位的重量級法學家孔傑榮(Jerome Cohen),已於22日辭世,其子柯恩(Ethan Cohen)證實此事。孔傑榮長期關注台灣人權議題,曾在哈佛大學法學院指導前總統馬英九、前副總統呂秀蓮,並對兩岸乃至整個東亞影響深遠。
孔傑榮在學術、法律與人權領域皆具崇高地位,曾任哈佛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後來任職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暨亞美法研究所共同主任,創立東亞法律研究會,長年推動亞洲法治與人權議題,是少數獲得美、中、台三方信賴的學者,近年也曾多次評論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治下的大陸局勢。
對於孔傑榮逝世消息,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今天(24日)表示,孔傑榮是馬英九的恩師,馬英九對孔傑榮仙逝非常哀痛,而孔傑榮對台美關係的貢獻,值得台灣各界無盡的懷念;蕭旭岑還提到,2023年馬英九訪美時在紐約大學演講,當時就是由孔傑榮主持,事後還邀請馬英九到家中用餐。
孔傑榮2008年訪台時,馬英九曾在總統府接見並指出,孔傑榮研究大陸法律問題逾50年,曾深入探討大陸的勞動改造、勞動教養以及各種制度,所有研究大陸法律的學者中,孔傑榮可說是先遣隊,1974年撰寫的「人民中國與國際法」還得到美國國際法學會的年度傑出著作獎,在該領域是「開山祖師」地位。
回顧孔傑榮生平,他1960年畢業於耶魯大學法學院,曾任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書記。30歲時,他即選擇研究共產體制下的大陸法律,並苦學中文;1959年任教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期間,受洛克菲勒基金會委託進行大陸法律研究,後續出版首部著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程序》,開啟與華人世界的深厚連結。
1964年,他獲聘為哈佛大學教授,主張美中關係正常化,並於1972年以美國科學家聯盟訪問團成員身份進入大陸拜會總理周恩來;孔傑榮同年更前往北韓,隔年協助營救後來成為南韓總統的金大中。1977年,他陪同參議員泰德·甘迺迪(Ted Kennedy)訪問北京時會見時任副總理的鄧小平;1979年美中建交後,他受邀為大陸官員授課及法學培訓,也成為首批在北京執業的美籍律師。
1989年「八九民運」後,孔傑榮決定離開大陸返回美國,1990年起任職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並創立亞美法研究所,持續關注大陸與香港的人權發展。
孔傑榮對台灣人權與民主發展也影響重大,呂秀蓮在美麗島事件後被監禁,他曾積極奔走營救,馬英九就讀哈佛時受其指導,連馬英九的妻子周美青也曾是他的人權研究助理。
1985年江南案發生後,他代表遇害作家劉宜良的遺孀崔蓉芝赴台出庭,指控兇手竹聯幫分子陳啟禮涉案外,中華民國政府亦難辭其咎,最終導致當時國防部的情報局局長汪希苓等人被判刑,此案讓他在台灣政壇與法界聲譽大噪。
2008年前總統陳水扁涉貪數億,孔傑榮對貪汙金額直言「噁心」,並批評此案暴露台灣法制缺陷,2012年年底時曾來台在台北榮總會晤入獄的陳水扁,對案件提出法律看法。2019年,他應邀出席駐美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舉辦的《台灣關係法》40周年紀念活動,公開呼籲美國務院不應過度限制台灣官員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