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雄專欄】改變企業遊戲規則 AI重塑職場的未來

張瑞雄/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 叡揚資訊顧問

隨著人工智慧的浪潮席捲全球,企業內部正在發生一場深層的變革。從辦公室運作模式到人力資源配置,從董事會的戰略思考到基層員工的日常任務,AI正在悄然而快速地重寫企業的遊戲規則。這不僅是一場技術升級,更是一場關於價值觀、組織架構與人性角色定位的革命。

技術工具是為了輔助人類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而AI則進一步挑戰了這個邏輯,它不再僅僅是協助,而是能夠直接取代、重構甚至預測。據專業機構估算,企業內多達六至七成的任務理論上可以自動化。這樣的現實,讓「工作的本質」成為重新定義的對象。

但這是否意味著人類將被排除於工作的核心之外?答案或許並非如此簡單。那些能夠與AI協作、懂得如何運用工具解決複雜問題、擁有溝通與變革管理能力的人,將在未來的職場中更具競爭力。AI可以簡化資訊的蒐集與決策流程,甚至完成企業長期忽略但應該做的工作,如契約驗證、合規檢查等。但這些技術依舊需要人類的判斷與倫理引導來確保其結果可用且可信。

更關鍵的是,AI不只是技術的問題,它是組織文化與治理模式的考驗。企業領導人是否具備「膽識與謙遜」的雙重品格,成為推動AI轉型的關鍵。膽識,讓他們能勇於喊出顛覆現狀的願景;謙遜,則提醒他們,這是一條沒有地圖的道路,沒有人能保證每一步都正確。

董事會在這場革命中,也不再只是被動的審核者。他們開始要求對AI策略有全局視野,不只看效率提升,更看企業的永續價值與風險控管。他們思考的不只是現在能做什麼,而是未來該如何轉型,包括是否需要外部併購、內部培育新的人才、或重整業務架構。他們所扮演的角色,就如同古人所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提供的是格局與方向。

這也讓我們思考,未來的企業會是什麼樣貌?當組織越來越扁平化,當決策越來越依賴演算法,那麼領導力是否也會被重新定義?在這樣的環境中,人際互動、情境理解、倫理判斷將成為AI無法替代的價值核心。那些能夠平衡效率與人性、科技與治理的領導人,將成為未來組織真正的中流砥柱。

AI帶來的變化,也對年輕世代提出新的挑戰與機會。入職門檻不再只是學歷與經歷,而是對數位工具的掌握程度與快速學習的能力。未來的職場不再只是靠「做中學」,而是要「學中創」,能夠與AI共創價值的人才,才是組織不可或缺的資產。

AI無疑是一種強大的器具,但如何用得其所,則端看人類如何引導與規範。從工具的使用者變成共創者,從職位的執行者變成價值的設計者,是每一位職場人在AI時代的功課。

值得提醒的是,企業在擁抱AI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對社會責任的承擔。AI的導入勢必帶來結構性的失業壓力與技能淘汰風險,如何透過教育再訓練、社會保障與組織文化轉型,才能讓這場技術革命走得更穩更遠。這不只是管理的問題,更是價值選擇的問題。

AI或許能重構流程,但真正能重構未來的,依然是人。企業若能以人為本,善用AI為翼,不僅能翱翔於效率的雲端,更能築起兼顧創新與關懷的新世代組織文化。在這條科技與人性交織的道路上,慎思但勇於行動,以形塑我們未來工作的模樣。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