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今(26)日邁入第4天,搜救人員持續在泥濘中搜尋。至上午10時,已尋獲17具遺體,其中14具完成相驗,另有3具因被厚重泥沙包裹,待清理後移出。其中一人疑為6歲女童小沂的乾姑丈。
今日稍早,搜救隊再尋獲一名年約80多歲的女性遺體。據悉,死者家屬在仁愛路住處清理時發現遺體,立即報案並陪同移至瑞穗鄉生命紀念園區,等待檢方相驗。檢警指出,已相驗14具遺體,初步死因多與溺斃或吸入泥漿窒息有關。
除了搜尋生還者,堰塞湖的安全性也備受關注。農業部表示,經連日監控,湖水量已比滿水位大幅下降約8000萬噸,僅剩1100萬噸,是原本的12%。湖面面積從140公頃縮減至16公頃,壩體高度也自200公尺下切113公尺,目前剩下約87公尺。雖然水位顯著下降,減少再度大規模溢流的風險,但壩體尚未完全穩定,山區仍不時有落石情況。
目前搜救人員仍與時間賽跑。消防署統計,包含花蓮縣在內,共有12縣市投入逾400人力,兵分9路擴大搜索,鎖定災區住宅、巷弄與農田,並出動搜救犬、直升機全力尋人。由於淤泥堆積厚重,許多區域機具難以進入,必須由人員徒手挖掘、切割門窗或自屋頂進出,增加搜尋困難。
外界質疑,17至22日的撤離與警戒範圍過窄,農業部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回應,官方持續透過直升機空勘與地面監測,並依據湖水量與壩體變化滾動調整防災應變,避免民眾二度受害。目前雖有持續溢流,但不致重演23日洪水肆虐的慘況。
花蓮縣政府同步安置災民,光復鄉內多處收容中心已有數百人入住,志工提供熱食與物資,醫療與心理輔導人員也進駐。行政院已要求各部會加速清淤、搶修堤防與道路,同時檢討事前疏散與警報措施是否確實落實,以防止同類災難再度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