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控與應曉薇圖利共謀 柯文哲批「無私交」:檢方毫無犯意聯絡證據

台北地方法院30日審理京華城案,傳喚被告、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右)到庭,柯文哲抵達北院後,與現場守候的支持者們揮手互動。圖/中央社
台北地方法院30日審理京華城案,傳喚被告、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右)到庭,柯文哲抵達北院後,與現場守候的支持者們揮手互動。圖/中央社

台北地方法院9月30日續審京華城案,傳喚國民黨北市議員應曉薇及其助理吳順民、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以及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在內的被告出庭作證。庭審結束後,柯文哲臉書發出柯文哲在法庭上的發言,柯文哲強調自己與國民黨議員應曉薇「毫無私交」,檢方指控的「犯意聯絡」(一齊實現某個犯罪計畫)毫無根據。他也痛批檢方以任內行事曆作為檢證,不僅涉及政治偵防,市府政風處更在深夜發布用語近似中國大陸的新聞稿,令人懷疑背後動機。

柯文哲表示,如果京華城案如檢察官所說的是沈慶京、應曉薇和柯文哲合謀的圖利貪污案,那麼為什麼柯文哲和應曉薇之間完全沒有聯絡?柯文哲沒有應曉薇的電話號碼,也沒有LINE,「而且在我8年市長任期當中,沒有和應曉薇議員私下吃過飯、沒有私人聯絡,只有在台北市政府11樓吳三連會議廳的便當會、議會總質詢、以及幾場公開活動見面,這些活動是市長和當地議員一起參加」。

柯文哲說,「如果我和應曉薇之間完全沒有聯絡,檢方指控我們犯意聯絡的證據到底在哪裡? 檢察官為了羅織罪名,編了很多故事,可是這些故事根本不合邏輯」。

柯文哲指出,上周四(9月25日)開庭時,檢察官突然拿出他市長任內的行事曆,作為「檢證八」,裡面包含許多私人行程。他當場抗議,說這是「政治偵防」,檢察官立刻把責任推給台北市政府的政風處,說這些資料是政風處提供的。當天晚上10點多,台北市政府政風處緊急發布新聞稿,內容錯字百出(包括「嬰兒所指」、「台北非地檢署」),令人驚訝,因為政府機關發布的新聞稿,不會說連看都沒看就發布,所以到底是誰下令深夜發布新聞稿?

柯文哲續指,更奇怪的是,他不是叫我「柯前市長」,他是叫我「柯前領導」,台灣習慣說「伺服器」,新聞稿寫成「檔案服務器」,這些都是大陸的用語,難道台北市政府政風處已經被中共接管了嗎?怎麼會用中共的語氣發布新聞稿?

柯文哲抨擊,更奇怪的是,政風處說資料來自市府的「檔案服務器」,「可是我去看檢方提出的行事曆,它是從2013年8月開始記錄,請注意,我是2014年12月25日才上任台北市長,台北市政府的秘書處卻會在我上任前一年多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我會當台北市長,開始記錄我的行事曆」。

「檢方越描越黑!」柯文哲直指,隨著法庭的進展,羅織罪名、陷害無辜的事實會越來越明顯,「我非常同情你們公訴檢察官,你們現在要去收拾林俊言搞出來的爛攤子 ,這不是你們的錯,但是我卻被收押禁見1年,這些都會是台灣司法改革的檢討案例」。

稱柯文哲「前領導」 政風處認疏失

北市政風處指出,有媒體報導引用柯文哲針對政風處新聞稿內容批評,質疑其立場偏頗。政風處對此澄清,該處並未涉入任何形式的政治偵防行為,其作業皆依照法律規定,配合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正式行文調取資料,所提供資料均由市府統一彙整,政風處僅負責協助分類整理,並無自行蒐集或擴充修改情事。

政風處解釋,9月25日發布的新聞稿之所以出現異常詞句,是因上稿人員在使用智慧型手機瀏覽器作業時,未察覺裝置內建的翻譯功能已自動啟動,導致部分文字遭誤譯後直接上稿。事後發現問題已立即修正,惟此事件仍屬程序失誤,將檢討相關人員行政責任。

政風處強調,未來將加強審核機制,避免使用不合適工具進行公文或稿件處理,並確保所有對外發布資訊皆準確無誤。政風處也再次重申,所有行政行為均依法執行職責範圍,絕無越權或違法情事,呼籲外界理性看待,不應過度政治解讀。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