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Talk爆-26】張亞中:國民黨須勇於自我檢驗 若當選將與北京簽「和平備忘錄」

國民黨黨主席參選人、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表示,他若當選將會與北京簽訂「和平備忘錄」。圖/記者梁鴻欣攝
國民黨黨主席參選人、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表示,他若當選將會與北京簽訂「和平備忘錄」。圖/記者梁鴻欣攝

國民黨主席選舉進入白熱化階段,候選人之間的交鋒越來越激烈,對此黨主席參選人、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8日接受《寒梅Talk 報》主持人謝寒冰專訪時表示,黨內選舉不應害怕「質疑與辯論」,強調這是民主深化的重要過程;同時他提出若當選黨主席,將推動與北京政治對話,簽署「兩岸和平備忘錄」,以實質行動突破兩岸僵局,為國民黨找回自己的論述。

張亞中指出,外界對他在選舉中的直言批判多有誤解,「那不是攻擊,而是質疑,是幫助民眾檢驗候選人是否表裡如一」。他認為,黨內選舉若只是彼此吹捧,無助於反省問題;公開辯論、相互質疑反而能讓社會了解國民黨的困境與改革方向。「國民黨是百年政黨,但長期以來太過溫良恭儉讓。要知道,民進黨對我們從不客氣,黨內應勇於辯論,這才是民主成熟的表現。」

針對趙少康近期多次公開批評他,張亞中直言:「趙少康的態度,對郝龍斌是不利的。」他指出,郝龍斌為人溫和,但若外界認為其背後有強勢人士主導,「反而削弱了郝龍斌的形象」。

談及大陸《環球時報》稱「中國認同重新回到台灣主流」的觀點,張亞中表示此論「只對一半」。他指出,目前台灣民眾中「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比例高達65%,「認為自己也是中國人」僅約30%。因此,若國民黨一味迎合主流民意而不敢表態,將持續被民進黨牽著走。「越不表態,民進黨就越得寸進尺,國民黨最後只能在對方設定的框架內選舉。」

他強調,民進黨長期以「抗中保台」為策略,但國民黨在兩岸政策上欠缺完整論述,導致被動挨打。「我們的主張和平,但在方法上與民進黨無異。民進黨親美,我們也親美,結果只是比誰更親美。」張亞中認為,國民黨應提出具體的和平方案,而非空洞口號。

張亞中進一步指出,若他當選黨主席,將在兩年內推動與北京進行政治對話,簽署「兩岸和平備忘錄」,確立雙方不使用武力、促進經貿往來、並維持台灣國際空間。「我不怕被罵『賣台』,只要白紙黑字擺在那裡,讓民眾看清楚是否損害利益。八、九成台灣人支持和平,若和平協議能保障台灣安全與繁榮,民意自然會轉變。」

他指出經過從李登輝到民進黨執政,多年來歷史教育出現嚴重扭曲,他為此奮鬥多年深知不易改變,但從史觀上有可能可以改變民眾的認同。他表示-,台獨史觀的癥結點在二二八事件,他將挑戰民進黨長期主導的歷史敘事。「我會邀請民進黨派代表與我公開辯論二二八事件,蔣介石是不是元兇?這場戰役民進黨絕不敢打,因為他們的說法站不住腳。」張亞中認為,台灣社會對國民黨的誤解源自歷史教育被扭曲,若能正本清源,黨形象將獲得翻轉。

張亞中最後強調,2028年國民黨若想重新執政,不能只談「藍白合」或「最強候選人」,而要有「共同理念」作為基礎。「藍白若能為追求兩岸和平、為人民福祉而合作,那才是真正的合。」國民黨要為台灣贏才會贏回民心,不是只想到國民黨贏。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右)應邀參加謝寒冰(左)主持的《寒梅Talk報》節目錄影。圖/記者梁鴻欣攝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右)應邀參加謝寒冰(左)主持的《寒梅Talk報》節目錄影。圖/記者梁鴻欣攝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