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北京市知名商場朝陽大悅城的母嬰室,近期更名為「育嬰室」。室內分設換尿布台、哺乳區、休閒沙發區。哺乳區共有五間哺乳室,帶隱私隔簾,並設有自動門與換洗區分離,為媽媽們保留私密空間。哺乳區外,不少父親承擔起更換尿布、沖泡奶粉、餵養輔食等育兒工作。
如今,大陸「僅限女性」的母嬰室不再能滿足多位家庭成員的親子育兒場景,也易將照顧護理幼兒之責推脫在母親肩上。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個城市,開始著力對母嬰室進行改造,打造共同育嬰室、父嬰室、超級奶爸區等空間,傳遞出「共同育兒」的理念轉變。
據記者觀察,北京朝陽大悅城周末人流較大時,約10分鐘就會有一組家庭使用育嬰室,包括父母和奶奶(外婆)一同進入。
「媽媽在裡面忙碌時,爸爸總不可能在外面乾等著。」秦明家有兩個小孩,一個四歲,一個七歲,參與到孩子日常出行的照護任務中,他習以為常。在他看來,對「共同育兒」空間的需求本就長期存在,「媽媽一個人難免忙不過來,我每次都會進去幫忙,只是涉及隱私問題,那時的母嬰室常以家庭為單位進出」。
除朝陽大悅城外,北京藍色港灣、惠多港購物中心也紛紛打造「共同育兒」空間,惠多港購物中心還設有單獨的「父嬰室」。
「這是社會觀念的進步,這樣的空間越多,越能無形中促使更多父親履行育兒職責。」海逸(化名)推著8個月大的寶寶進入育嬰室,等待妻子哺乳。他說,以前獨自帶幼兒出行時,由於母嬰室存在種種限制,自己只能選擇在家庭衛生間「速戰速決」。
在上海,長風大悅城早在2018年5月就設立了可供寶爸使用的「親子衛生間」。據商場工作人員介紹,商場在設計之初便秉持打造「兒童友好商場」的目標,充分考慮了親子家庭的實際需求,旨在解決父親帶娃出行時可能遇到的尷尬場景。
當前,上海佛羅倫斯小鎮、薈聚、LU·ONE凱德晶萃廣場等多個商場,也開闢了「育嬰室」新空間。「歡迎每位爸爸的到來」「有『他』在,母嬰室才能變為育嬰室」「爸爸帶娃,不是幫忙,而是必須」等標語在各商場角落展現。育嬰室內則隨處可見一張張為爸爸準備的「任務卡」,清晰列舉出爸爸可參與的育兒小事,幫助其從無措到快速上手。
「育嬰室的『共同育兒』標識還是要更明顯才行,父嬰室的指向聽起來就更明確,也更容易對父親產生帶動作用。」北京媽媽裘蒂(化名)說,「新設的育嬰室外還是常見爸爸們在門口等待,一些人也許並不知曉男士可以進入。」在她看來,推動「共同育兒」從小部分實踐轉變為社會共識,還需開闢更大規模的「共同育兒」空間。
深圳寶安天虹的父嬰室,大陸網友稱其為「爸爸帶娃的天花板配置」。室內的恒溫沖奶器自帶三色指示燈,可調節高度的尿布台設有安全帶,濕巾提前在保溫袋中保溫。新手爸爸不用再手忙腳亂上演「爸爸歷險記」,在齊全設備的支援下,可遊刃有餘地參與到幼兒的護理和成長中。
值得一提的是,大陸衛生健康部門9月初宣布,正式全面對3周歲以下嬰幼兒發放每年3600元人民幣的育兒補貼。「育嬰室」的普及與育兒補貼的落地,正在展示出:育兒是家庭乃至全社會的共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