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對稀土礦物出口實施限制、美國則以追加100%關稅並限制「所有關鍵軟體」出口回擊,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企業正嚴陣以待,應對貿易戰升溫帶來的衝擊。中國的措施可能導致荷蘭艾司摩爾公司(ASML)等企業的出貨延遲,美國晶片公司則在評估潛在影響,包括仰賴稀土磁體的零件價格上漲。
依中國的新規,境外企業即便出口的材料中僅含微量中國稀土,也必須事先獲得批准。這是中國迄今最具針對性的限制措施,也是北京首次嘗試以「長臂管轄權」(long-arm jurisdiction)延伸至境外企業,要求外國公司若出口含有「任何比例中國稀土」的產品,都必須事先獲得中國批准。這被視為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直接施壓,對支撐人工智慧(AI)熱潮的晶片生產構成威脅。
一名知情人士透露,全球唯一能生產最先進晶片製造設備的艾司摩爾,可能因這項措施而面臨數周的出貨延遲。
一家美國主要晶片公司的高層主管表示,公司仍在評估衝擊,但當前最明顯的風險是關鍵稀土磁體價格上漲。另一家美企官員則表示,正緊急盤點產品中含有中國稀土的部分,擔心新的出口許可制度將使供應鏈陷入停滯。
根據新規,境外企業出口任何含有微量中國稀土的材料都需申請批准,條文中特別點名用於製造特定電腦晶片及軍事應用AI研究的零件。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專注關鍵礦物研究主任巴斯卡蘭(Gracelin Baskaran)表示:「這是中國採用過最嚴格的出口管制,顯然他們握有足夠籌碼,足以讓美國企業,甚至全球企業都必須配合。」
晶片製造設備,如艾司摩爾與美商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 Inc.)的產品,特別依賴稀土元素,因其內含極為精密的雷射器、磁體與其他需要這些材料的零件。
那名接近艾司摩爾的人士指出,該公司正準備應對供應鏈的中斷,尤其是涉及「再出口」條款的部分,外國企業若轉售含中國稀土的產品,也須獲北京批准。艾司摩爾目前正向荷蘭與美國盟國遊說尋找替代方案,但公司拒絕置評。
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科技中心(Center for Securi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y)資深研究分析師費爾德戈伊斯(Jacob Feldgoise)指出:「中國這項新規將特別影響使用稀土化學品製造晶片的廠商,以及在設備中整合稀土磁體的工具製造商。」
美國政府7月剛解除針對晶片設計軟體(EDA工具)的出口許可規定,該規定原於5月實施,以報復中國先前稀土出口限制。如今川普再度加碼,宣布出口管制將擴及「所有關鍵軟體」。
外界部分觀察人士認為,中國的稀土限制可能是為川普本月稍晚訪問亞洲、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前的談判施壓手段。不過,也有分析指出,中國要在微量層級追蹤稀土來源、落實這項規定,難度極高。
然而,中國此舉已讓美中緊張再度升溫。川普宣布的加稅措施將使多項中國商品的進口稅率自下月起提高至130%,略低於今年初曾短暫達到的145%。兩國在夏季曾短暫降低關稅 以推進談判,但如今局勢再度反轉。川普10日還威脅可能取消與習近平的會面,稱新的稀土管制是「敵對行為」。
他在自家社群平台Truth Social貼文中說:「我一直覺得他們早已潛伏等待,而現在,果不其然,我又被證明是對的!中國絕對不應該用這種方式來控制全世界。」
這並非稀土首次成為美中貿易戰的焦點。今年稍早,川普提高對中國進口關稅後,北京立即中斷對美企的稀土出口。雙方後來在春季達成短暫停戰,川普降低關稅,習近平政府則恢復稀土供應。
全球主要晶片製造商,包括英特爾(Intel)、台積電(TSMC)與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皆仰賴艾司摩爾的設備。英特爾與三星拒絕評論,台積電未回覆置評請求。
白宮一名官員表示,政府與相關機構正評估新規的影響。中國未事先預告即宣布這些措施,顯然意在擴大對全球科技供應鏈的控制。
美國眾議院對中戰略特別委員會譴責中國此舉,稱其為「對美國發動的經濟戰宣言」。共和黨籍委員會主席約翰‧穆勒納(John Moolenaar)在聲明中表示:「中國已向美國經濟開了一槍。」
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已啟動多項原料來源多元化措施。德國經濟部10日表示,對中國的新限制「極度關切」,正與受影響企業及歐盟執委會密切協調。
台灣經濟部則指出,目前主要依賴歐洲、美國與日本的稀土來源,「仍需進一步評估對晶片產業的具體影響。」聲明並稱:「我們將持續關注原料價格波動與供應鏈調整所帶來的間接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