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昨天宣布擴大「一次性有效台胞證」適用口岸,強調此舉旨在便利兩岸往來、促進交流。不過陸委會今天(16日)稱,兩岸直航點稀少,擴大口岸「毫無意義」。但事實上,陸方此前多次批評,台灣拒絕全面恢復兩岸直航航點班次,並指出民進黨當局企圖將雙方接觸政治化,設下條件限制,才造成小兩會僵局。
對於大陸推出的惠台措施,陸委會昨日不領情表示,「陸方推出相關措施的背後目的,不排除是涉台部門今年對台工作績效乏善可陳,只能不斷提出各種方案衝業績,相信對國人的吸引力仍然十分有限」。
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今天在記者會上再度表示,當前大陸已有46個機場或港口可辦理一次性台胞落地簽,但台灣與大陸之間僅有15個直航點,且這15個早已包含在現有的46個口岸內,「你再擴大,也不會有更多台灣人飛過去」。
梁文傑強調,若要讓兩岸交流真正恢復,仍須先由小兩會協商觀光問題,等旅客往來頻密,直航點自然會擴大,才有實質意義,「現在就算從46個變成100個,那又怎樣,一點意義都沒有」。
然而,直航點稀少的根本原因,正是民進黨政府未全面恢復航線所致,大陸國台辦曾多次批評,台灣「拒不回應全面恢復兩岸客運直航航點班次的呼籲」,並持續維持旅遊禁團令與赴陸橙色警示。陸委會則回應,航點暫不全面恢復的主因是「陸客尚未開放來台」及「現有航線載客率不多」等因素。
不過,「觀光小兩會」機制遲未重啟協商,旅客自然難以增加,直航點也因此受限。陸方先前稱,是民進黨當局刻意曲解兩岸旅遊行業組織角色,將技術性接觸政治化,並設為恢復陸客赴台的前提條件,才阻礙兩岸協商交流。
回顧疫情前,兩岸直航網絡龐大,相關航點曾達61個(台灣10、陸方51個),2019 年全年航班達69068 架次、旅客量逾 1075 萬人次。疫情後雙方斷航多年,2023 年3月,陸委會推出「10+13」恢復方案,規劃新增10個定期航點與13個包機航點作為復航基礎。
不過該規劃中,部分陸方建議航點被我方列為「未選取」或降為包機,例如哈爾濱未被選取,無錫、合肥、長沙、西安、瀋陽等則改列包機。目前兩岸定期班機航點僅維持15個,且訂位率平均僅約兩成多。至於13個包機航點,至今仍未見航空公司提出申請需求。